今天看到桌子上放了一本书,就想随手把它放在书柜上,下面两层放不下,便想着往高一层放,就在把这本书找个缝隙挤进去的时候,另一本书映入眼帘《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这本书大概是我19年放在那里的,我知道有这本书,也知道和教育写作有关,之前大致浏览过,没仔细看,想着有时间再看,于是它一直静静在那儿躺了这么久,而自己也始终没有找到时间。
正想着,忽然一激灵,这个书名怎么和之前听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时,陈教授的一本专著名那么相似呢,视线往下移,定睛一看,作者———陈大伟,哦,原来这本就是啊。当时听讲座时,还想买上一本呢,原来它早早就躺在书柜里,而自己却丝毫不知,还真是不识货。
当然,是因为听了陈大伟教授的讲座后,再知道这是他的书,才真正认识它的价值。如果自己没有听过那个讲座,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
今天这件事,我有几点启示:
1.看来视野的开阔,能帮助你更好地鉴别真正的好东西。不然东西放在你面前,你也不识货。如果不认识陈大伟教授,也认识不到这本书的价值。
2.名人效应影响巨大。如果这本书的作者不是陈大伟教授,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我可能还是不会重视它。
3.看书别等以后,要看就立马拿起看,说以后再看的书,基本上以后不会再翻开。
4.没事留意一下自己家的书柜,说不定存了什么好东西而被我们忽视。
5.当然最重要的是不是好书,还需要自己真正读过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再好的书,不读放在那儿,其实和废纸没什么差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