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诗经》上说:“喜乐的君子啊,民众的父母。”民众所喜好的他也喜好,民众所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与民同好恶的人就称之为民众的父母。
【张居正讲解】《诗》,是《小雅·南山有台》篇。只,是语助词。诗人说:“在上位可嘉可乐的君子,即是百姓的父母。”曾子即引此诗而释之说道:“君子居民之上,有君之尊,何以说做父母?盖言君子能以民心为己心,如饱暖安逸之类,是百姓心里所喜好的,君子便因其所好而好之,务要区处使他各得其所。如饥寒劳苦之类是百姓心里所憎恶的,君子便因其所恶而恶之,务要体悉,使他得免于患,是君子之与民同其好恶,如父母之爱其子矣,所以百姓爱戴君子,亦如爱自家的父母一般。”这是能絜矩的,其效如此。
【读后感】人民并不是执政者统治下的奴隶,他们和执政者血脉相连,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说人们的好恶都是大致相似的,执政者应该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心系百姓、爱民如子之心声的真实写照。一个好的执政者,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心系百姓疾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这样才不愧于“民之父母”四个字。父母官关键是有父母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百姓。
《论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圣人要求君子治理一方的五点要求:第一要敬,有有敬畏心;第二要信,要有信用和诚信,这是“人君之大宝”;第三要节用,做事不能太铺张,不能太奢侈;第四是爱人,也就是儒家所说的父母心。在上者,为民之父母。父母心三个字,蕴含精确的理念和无穷的感情;第五是使民以时,就是农忙是不要征召夫役和兴兵打仗。
父母官一词最早出自上面的《大学》一章。《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了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据《后汉书》载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这时“父母”一词已经有了地方官的含义。宋初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便是将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处。
这里的《诗》是指《小雅·南山有台》篇,此诗为周代贵族宴飨宾客的通用乐歌,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先歌《鱼丽》,赞佳肴之丰盛;次歌《南有嘉鱼》,叙宾主绸缪之情;最后歌《南山有台》,极尽祝颂之能事,敬祝宾客万寿无疆,子孙福泽延绵。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毛诗序》),或以为“颂天子”(姚际恒《诗经通论》),或以为“祝宾客”(方玉润《诗经原始》)。就此诗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为宴饮的通用乐歌来看,它应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小雅·南山有台》《大学》父母官和父母心【21】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nǐu)。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jǔ),北山有楰(yú)。乐只君子,遐不黄耇(ɡǒu)。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