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总有人想突破我的底线,我该怎么办?

总有人想突破我的底线,我该怎么办?

作者: 高浩容 | 来源:发表于2021-11-21 22:25 被阅读0次

    杨乃文有首歌叫《女爵》,里头几句歌词这么唱:「为你封了国境,为你赦了罪,为你撤了历史记载。为你涂了装扮,为你喝了醉,为你建了城池围墙。」

    这几句表达出,一个人在爱情中如何卑微。

    卑微的撤除保卫自己的界线,甚至改变自己原本的价值观和旧习惯,甚至容忍过去他所无法容忍的一切。可是这一切又随着新人带来的新伤,让人重新武装自己,盖起新的围墙,捍卫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线。

    现实生活中,不只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工作中的同事,乃至于陌生人之间,都会因为彼此的界线问题产生矛盾。这条界线,一般心理咨询师称为「人际界线」。

    §人际界线是什么?

    所谓人际界线,在于人格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self)。

    自我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同时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主观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在世界中进行各种选择。

    比如对一个小时候被狗咬过的人,他因此怕狗,那么对他来说,看到狗就会激起他的自我防卫。他会离狗一段距离,保护自己不要受伤。

    这种自我防卫,不只保护身体,也是保护自我的心灵。所以怕狗的人,即使他已经离狗很远一段距离,他可能还是会身体颤抖。尽管理智上他知道眼前的狗不会伤害他,知道这段距离有充分时间应对,但他的心灵在「怕的当下」就处在受伤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离开,到看不见狗的地方才能放松。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所谓的人际界线,实际上是一条「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的边界。

    觉察,是人天生的能力,其他动物天生也有这种能力,就是觉察可能造成的危险。没有这种能力,提前预判,动物难以逃出狩猎者的威胁。

    所以人际界线也是一种天生的能力,用以觉察危险。每个人都无形之中保持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距离里头保持「觉察到行动」的反应时间。

    人际界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确实实的影响每一个人。

    因为这种觉察既然是天生,故是一种本能,因此是一个人最难隐藏,最难骗人的一种反应。

    所以当一位上班族,感觉跟他讲解工作的上司离得「太近」,他不用思考就会内心不自在,不自觉的把身子挪得远一点。

    当一位游客在购买特产时,销售员的表情和动作让他产生怀疑,他会不自觉的在胸前交叉双臂,展现对他人不信任的肢体语言。

    因此人际界线,就是一条自我保护的界线。保护的对象是自我的心灵,其目的是避免心灵受伤。最严重的伤,就是自我的分崩离析。一个人可能因此心智年龄「退行」为幼儿,或者出现人格分裂等情况,藉此保护自我最后一点处女地。

    §为什么有些人总想触碰别人的人际界线?

    人际界线是人自我保护的体现,是自我觉察的天赋能力。既然每个人都有这种本能,为什么有些人却总是触碰他人的人际界线,让人感到不适呢?甚至企图打破他人的人际界线,让别人恐惧不安呢?

    比如当学生就想要跟老师当朋友?当下属就想要跟长官称兄道弟?反之,为何有些长辈过份关心晚辈,涉足对方生活?种种情况,对方都已经发出「不舒服」的信号,但有些人却还是坚持如此呢?

    当然,我这里谈的不是目的明确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特别殷勤,那是因为他有求于老师,他有意识的对老师献媚。

    我这里谈的情况,在于有些人是无意识的在触碰他人的界线、试图突破他人的界线,对他人的界线不管不顾。

    这种情况需要厘清,好让我们知道,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避免这些人带来的心理不适。同时,很可能我们就是一个人际界线不清的人,让他人讨厌而不自知,以至于人际关系一团糟。

    以下,是主要几项,人们会无意识触碰与突破人际界线的三种原因:

    一、不安全感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充分关注,这使他们对独立生存有一种不安全感。他们会更倾向用极为主动,包括夸张的方式去获取注意。

    有些人在工作中力求表现,希望被他人看见,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过份努力,因为他已经习惯要用过度的方式获得肯定。这使得他在人际界在线,很容易用力过猛而不自知。

    二、自我疏离

    同样出于没有得到过份关注,以至于无法建立健康的自我。当一个人无法通过自己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可能如前述,他会用激烈的方式获取;或者采取相反模式,就是和自己内心的需要隔绝。长期往复,就会陷入自我疏离的状态。

    当一个人自我疏离,他关闭了和自己打交道的开关,同时也关闭了和他人打交道的开关。对他来说,人际界线是没有意义的,坚守或打破都无法获得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他对人际界线没有意义,触碰或突破都无所谓。

    三、认知失调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人际界线的认知是不健康的,使得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有问题。

    比如有的家庭,孩子都好大了,父母在家还是经常赤身裸体,或者对孩子有过份亲密、侵犯隐私的行为。比如不准孩子关房间的门,即使孩子在换衣服等等。

    当孩子产生困惑或抗拒,父母却用「这没什么」、「很正常」之类的话语,使得孩子对界线有了错误的理解,那么在社会上,他大概率会延续他自以为的待人方式。

    §结语

    平常该怎么保守一条弹性,不过度热情,也不过度无情的人际相处方式呢?

    最好的方式,我建议是「三多一少」。

    「多点提问」,代替不假思索的行动。

    「多点倾听」,减少自以为是的评价。

    「多点时间」,在提问和倾听的基础上,增加彼此认识的时间长度和接触机会,自然能够在彼此有充分了解下,避免人际界线的侵扰。

    最后,把握「少就是多」的原则。比如有些玩笑话,很可能对他人是骚扰;有些动作,对他人可能是冒犯。因此话宁愿少说,不要多说;行为宁愿保守点,不要过份张扬。让一切随时间有充分的了解,慢慢来。

    总地来说,人有觉察的能力,包括觉察人际界线的能力,因为人际界线的基础是出于自我保护,而自我保护是本能。因此对人际界线的感应出问题的人,往往有着一段需要重新梳理的人生课题。

    如果你真的对人际相处的界线把控有困扰,包括不知怎么建立关系或拒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找一位心理咨询师谈一谈,让咨询师当你的镜子,帮你认识问题出在哪里。


    作者:高浩容。台湾哲学谘商学会监事,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总有人想突破我的底线,我该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xv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