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那一座隐没在世间边缘的茶桐小镇
很早就想读《边城》,但不知为什么,迟迟地无法打开这本书。
仅仅是非常单薄的五六万字的一本小书,只因为知道它太美好,且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仅此一部,故而谨慎,迟疑了又迟疑。
昨晚终于打定主意,花了一个多小时读完,不及细想就该歇息了。早晨起来又匆匆忙忙地,做早饭,送先生出门,然后打扫房间,收拾书架子……
等到坐下来终于可以喝杯咖啡歇歇,准备整理阅读笔记的时候,想到边城,想到翠翠,突然就哭了出来。
就在那一瞬间,似乎突然领悟了沈先生写这篇小说和取这个名字的用意。
十分难得又极其有心的——边城——一座似不染尘埃的水边小镇,里面有这样一群人物真实地生活着,仿若避世而居,却又没能逃开也无需逃开俗世里五颜六色的牵扯,牵扯出许多的笑和泪,喜与悲。
翠翠的身世和遭遇固然可悲可叹,这样一座城更加让人欷矣吁矣。
翠翠的故事漂浮在碧溪岨的水面之上,而边城的故事泅没在白河的水底之下。
宫崎骏把他的理想之城筑到了云端,而沈从文把他的理想之城建在了湘西边境凭水依山的如画风景里。
沈从文的小说人物,很容易死去,他笔下的大量主人公,都逃不开死亡这一魔咒和厄运。可是浓烈的悲剧色彩之下,又能让人不得不信服,这样的命运,无论是属于小人物或是大人物,都是他们身处那样一个历史时代里自身难以抗拒和逃离的命运使然。
悲则悲矣,又似情有可原,叫人恨不起来,也绝难以即刻坦然接受。
我通常不太愿意去过分揣测或总结作者在故事背后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或者意图,尤其涉及家国情怀方面的。
正如毛姆所言,故事属于作者,可评论不属于他。作者尚无法通过文字描绘自己心目中想要达到的全部图景,旁人更是难以完全领会隐藏在文字下面的种种深意。
但至少在《边城》里,沈从文对翠翠是善良的。
故事的结尾处,他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傩送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在我心里,他自然是不出几日就会回来。
最后节选附上沈先生写给夫人的一封家信,里面提到的情感,十分诚挚。
他对翠翠的这种善良,延伸到对故乡、对家国,以及对世间之人的热爱,我想正是这篇作品让人凄然泪下的原因。
沈先生给夫人的家信: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澈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
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
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
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的这分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
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