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要给予它“禁书”荣誉称号?

为什么要给予它“禁书”荣誉称号?

作者: 好好种地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3:43 被阅读6次

    这本书看起来太累。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作者分不清事实和观点,在大量的事实和案例中,随心所欲地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未经仔细思索的观点,有点强行植入的生硬的感觉。

    另外,如果作者会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类进行分析就会清晰很多。尽管作者也有分类,但作为一个读者,实在分不清楚这些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或是总纲或总说,再分门别类地细说。这本书既不是学术著作,也没有分门别类地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遍的行为的解读,还是随心所欲地写。

    第三,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带着一股戾气,好像受了什么打击,又好像自己掌握了什么奇妙的方法能拯救苍生,而对这些方法能否治愈自己尚无信心,所以让读者在一种不友好、不平和的情绪中阅读。

    最后,作者的文笔也是一般,文中很多的赘词可以删除,之所以了解,是因为我曾想引用一些文字,敲出来时感觉特别不顺畅。所以,这些是这本书不好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不错的地方。尤其是在论述“孝顺” 以及集体主义的地方,的确不错,见解深刻。当然,另外一个就是推荐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对于了解心理学及我国的文化根源很有帮助。

    1、孝顺是牺牲下一代迎合上一代,造成一代不如一代。

    孝这个字,传统而温柔一点的解释,是孩“子”承载着“老”人;残酷一点的解释,是砍孩“子”一刀,再把孩子埋到“土”里。

    不过,“孝” 这个字,其实有点空,真正要命的,是“顺”这个字。顺,即孩子“顺”老人的意。这样做的代价是,孩子的真实自我被牺牲了。影响世界的心理学家们有个一致的看法:要将孩子养好,关键是在孩子尚是婴幼儿时,父母,尤其是妈妈,要“顺”着孩子的意。

    要想让孩子保持生命最初的活力,他需要有一种感觉——他可以自由地使用妈妈,满足自己的种种需求。孩子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 起来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动而流动的, 放松、专注并天然地富有创造力。相反,孩子以妈妈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我我,是假自我。

    孩子之所以构建假自我,是因为孩子发现,除非他能敏锐地捕捉到妈妈的感觉和想法,去满足妈妈的情绪,否则妈妈不会关注他。

    孝道,就是在鼓励孩子发展假自我,不是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 成为他自己,而是以父母的感受为中心,成为父母期待中的那个虚假的人。与假自我一样,察言观色的核心是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顺”父母的本能也源自恐惧,最深的“顺”并非源自对父母打骂的恐惧,而是对被妈妈抛弃的恐惧。

    2、我们的文化,克制个人欲望

    阉人阉割了性欲,圣人阉割了物欲,但他们都有权力欲。孝与顺,就是在整个民族的范围内制造假自我。假自我,是我们的民族性,也即我们民族的集体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所以,官员们的言谈举止,都很像是阉人与圣人的集合体, 既强调性纯洁又强调不贪,但背后,他们的欲望泛滥。并且,因为从他们从内心觉得这些欲望是坏的,所以欲望泛滥的时候,非常丑陋。最终从他们的面孔和身体上呈现出来了。

    我们不敢呈现性欲,怕被阉割;我们不敢呈现物欲,怕被蔑视,也怕被剥夺;我们伪装得没有欲望,伪装得如此成功,以至于也缺乏活力。

    过分的孝行,既反智商,也反情感。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不可能接受它,必须关闭掉你的正常心智才能接受它。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一直以来,我本能上都抵制集体主义,也因为这种本能,而不断在我的文字中宣称“成为你自己”。 现在明白,这就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个人主义的根本,即,你可以做你自己。相反,集体主义中的集体早就知道你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集体已给你安排了一切,特别是人生路线。

    所以,集体主义环境下长大的人,没有成熟而个性化的自我,却总觉得自己有资格教别人怎么做,而他们教导的内容,千篇一律乏善可陈。这份教导别人的资格感就来自于:我是集体的代言人。

    这种道德是反人性的。如果你中毒太深,皈依了这种道德,你就可能会变成道德僵尸,空留道德美名,而身体就会抽巴,变得干枯、萎缩而僵硬,人也会变得无聊乏味。这样的人如果组建家庭,且成为主导者,那么家庭也会像坟墓一样,冷清,没有人气。

    4、透出一线光亮,成为完整你自己

    成为完整的你自己,至少需要两点:一、在现实世界展开你的心,由此,你将你已经观察到的内在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上,就如同将电影胶片投射到屏幕上,这样你才能观察到你的心是怎样的;二、深入认识你自己,特别是那些让你恐惧的部分,最初你不可避免地会认为,是外部世界让你恐惧,最后你会发现,你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内在。

    这个历程的关键,不是变得更好,而是能触碰到你自己真实的、看似恐怖的人性。这个旅程,不是一棵小树拼命长成正能量满满的大树,而是同时也深入黑暗汲取能量的完整大树,它的树冠伸向明亮的天空,树根则扎入黑暗的大地。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砬触痛苦和黑暗。碰触了自己的痛苦,才能懂得别人的痛苦;碰触了自己的黑暗,才能容纳别人的黑暗。并且,真正碰触到时,会发现痛苦中有馈赠,而黑暗即是力量和生命。(如历经苦难的牛根生、曹德旺、宗庆后、李福官等,都是黑暗与光亮的综合体)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给予它“禁书”荣誉称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a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