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个人力资源考试的培训班,来了三次,今天的讲师从未见过。据介绍,她是一个上市公司总经理,有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听她讲课的感觉跟前几次那个老师的感觉完全不同。
在上课开始前,她会先带着我们把整本书的结构梳理一番。因为来上课的都不是在校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看书,而整体的思路把握对于课程细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大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通过她的串讲,我终于明白人力资源管理看似复杂,其实也没有那么艰巨,无非就是选人育人用人这四个部分。它们之间事有非常顺畅的逻辑,同时也能形成一个闭环,每一步的操作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本之木,都是有据可依的。
在我心目当中,自己再也不是摸象的盲人,人力资源已经不再是零散的拼图,而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充满了内在严谨性的图画,逻辑自洽的图画。
其实她完全没有必要跟我们梳理整本书,只要讲好自己的一章就好。但她出乎意料地就给了我看来是礼物的东东,不仅体现了她的责任心,也展现了她的做事风格:先知道大环境是什么样子,从而更好地界定自己的位置和行动准则。
果不其然,在讲她授课的这个章节时,老师也是在每一单元开始前先宏观描述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讲到具体的考点时,也能够跟大家说哪些内容是思路部分,因此会出主观题;哪些是具体的操作部分,有可能出简答题或者是选择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她会说明哪些是内容是思路的体现,这在其他老师的授课当中,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展示了她对于书本内容的研究透彻之外,更加深层次的是她对于一件事物的发展对应到人的认知中的顺序的理解,层次极其分明,可见思路多么清晰。
在课程行进过程中,她会告诉我们本章的内容是以前面哪些知识为基础的,或者会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前面某一章节。所以她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问题,言语间总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笑来老师说,看一个人是否聪明,有两点标准:第一,他脑中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第二,这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个老师够得上聪明。她脑海中对于这门知识既有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也有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是融会贯通的。
能够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第一,从宏观看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大局观,这样才能够为操作性事务提供方向指导,也能够明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出差错,起码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第二,重视事物之间的间的联系。有时我们会忙于赶路,不停的往前走,眼睛只看向前方,但实际上,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可能都会受制于前一步的影响,或者说之前的经历能够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如果不能及时回顾,有可能走偏,有可能浪费了之前的宝贵经历,这都是不明智的。第三,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只扫门前雪。我们其实就是老师的客户,认真对待所做的事情和所接触的人,既然都要付出时间和经历,何不让自己在别人心中更美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