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投资的人也乐于向查理芒格学习,因为敬佩芒格的人生智慧。
巴菲特在年会回答股东问题,芒格经常引用刚刚读过的某本书中的话,作为补充说明。这些话乍一听好像跟投资无关,但经过芒格解释,马上变得相关了。
在投资课上,芒格先说:“挑选股票是为人处世智慧的一个应用分支。”然后他扩大学员的眼界,启发他们知识不是孤立的。
芒格用“格栅模型”描述这种跨学科交叉和互相加强。
我们不需要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只需要先学习基本原理,然后进行联结,让思维变得有整体性、多样性。
这样不仅可以做出更正确的投资决策,还能更好地为人处世。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是投资者,也是美国最知名的、写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理念的作家。
他听过芒格讲如何获得“普世智慧”,受启发,写出这本书——《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
书中解释了格栅理论;介绍7大学科佼佼者的事迹、主要思维模式;探讨各学科与股票市场的关联。
比如物理学中的均衡理论,在经济领域体现为供需和价格的均衡、回报与风险的均衡;
投资中,有社会学的从众现象;有心理学的损失趋避心理;
还有文学,说明性的著作提供见解,而小说和诗歌能让人感到,某个思想特别强烈、真实。例如,有位高级投资总监在网络股泡沫最高点时,读长篇小说《金融家》,了解19世纪一位有才华的银行家财富得失的人生际遇,吸取到贪得无厌、野心过大的教训。
你可能也发现了,以上学科不仅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确实,作者说“这不是一本指导投资的书”、我读这本书也不是为了学投资,而是要学怎么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我之前有个困惑:应该学得广、避免信息茧房,还是应该学得深?
我收集了一份各学科必读经典书单,可是有时也怕学那么多还是会忘,没用。
我很开心查理芒格给了明确的方向——要进行跨学科学习。本书的作者则让我直观看到他的“学习成果”,更理解这种思维模式,不仅增加知识,还要加深理解。
这是个庞大的工程,但我们往往高估一年能做的事,但低估十年能做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芒格鼓励我们进行自我教育,这本书正好可以作为自学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