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伯娘在56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出院后她想要去赚钱,她两个儿子儿媳百般打击她:你是胃有病,又不是脑子有病,尽想些不切实际的事。然而不到三年,两个儿子都夸赞她会赚钱,两个儿媳妇争相讨好她。
从来没读过书的伯娘,大病一场后想赚钱了。
伯娘出生于50年代的农村,父母很早去世了,是哥姐拉扯长大,因为家里穷,能养活已经不容易,所以伯娘一天学也没上过。
晃晃悠悠地长大成人,糊里糊涂地结婚生子,人生就在操持家务中,一转瞬50多岁了,最小的孙子已经上小学了。
如果人生就这样平淡,一眼到头,谈不上波澜,但也算平安顺遂。偏偏这一年,伯娘大病一场 ,大病初愈后看透了这人间冷暖。
伯娘胃病住院,大伯照顾,二个儿子儿媳鲜少出现,望着其他病床上的亲人轮流照顾,伯娘在那一刻,眼眶红了。
因为做了手术,费用支出很大,两儿子都找借口推搪怕花钱,到最后是女儿偷偷拿了钱出来结了帐。
从没读过书的伯娘,似乎突然懂得了人生的哲理——自强自立才有人生尊严。
伯娘想去外面打工赚钱,儿子媳妇都责备她异想天开,让她好好待在家里做农活。
打工的路走不通,她另辟蹊径种农家菜去卖,我们隔壁村是个人口众多的大村,里面就有个市场。伯娘没读过书,但做农活是一把能手,种菜更不在话下,青菜种得绿油油肥壮壮的。
菜种出来了,但不会看称,不会算数,刚开始的时候她把菜都捆成一斤一捆,只收5元内的零钱。
卖完菜回家,她便像小学生一样,让孙子教她识字、算数和看称,还认认真真拿个本子来写写画画。
世间大多数的事无非就是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时间长了,伯娘便熟练了。
隔壁村的市场离城镇很近,很多城市人会上来买农家青菜,甚至有批发商上来批发农家菜,这让伯娘看到了商机,她各家各户去收农家菜,然后批发或零售赚差价。
卖菜是辛苦活,凌晨三四点,伯娘便起床采摘自己种的农家菜,然后去其他田里面收菜,她骑着三轮车来回奔波,但每次赚到了钱,心里面的踏实感沉甸甸的,安心极了。
还没过两三年,便在市场里面搞了一个大铺位,请两个儿媳帮忙卖菜,她来发工资。
如今十多年了,她家因为伯娘当初不切实际的想法,全家都带富起来,二个儿子媳妇都卖菜,卖菜赚不赚钱?那是肯定的,她家在市区里买了三套房子了。
时间便是最好的答案,并不是所有不切实际的事就不能去想,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可能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