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学习得到《宁向东的管理学课》第218讲:复合激励 ▏报酬是个组合拳的笔记
前面讲了报酬分为基本薪酬和激励薪酬两部分,激励薪酬下又包括短期报酬和长期报酬,因此,报酬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基本薪酬(固定工资)、短期报酬(挂钩短期业绩)、长期报酬(挂钩长期业绩)。
1.激励的组合比例
一个人的报酬结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职场角色。不同的报酬结构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或组织对他不同的期待:
- 8:2:0,普通打工者,报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基本薪酬,即意味着他的工作业绩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工作比较好监督,无需通过过多的奖金设置来进行激励。
- 5:5:0,组织期待你能发挥更大价值,所以,挂钩业绩的激励性报酬占比较高;
- 2:2:6,在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因为收入中的大部分与组织的长期业绩挂钩,他与组织的关系可以说是同存亡。
2.股票升值权
上一课说到的股票认购期权,虽作为最基本的长期激励方式,但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当管理者或骨干在行权时,是要花钱买股票的,这就有可能遇到当事人没钱的情况。
因此有了所谓的“现金升值权”或“股票升值权”,即:当事人不花钱,组织直接给当事人兑现股票升值的部分。但是它的弊端是,行权后,激励效应也随即终止,因为当事人无法继续参与组织后面发展所能带来的收益;而股票认购期权,即便行权,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当事人可以继续受到长期激励。
3.限制性股权
还有一种长期激励形式:限制性股权,即给管理者和骨干股权,但提出限制性条件,只有达到条件才会才会得到股权。常见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时间上的限制和在公司继续服务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挂钩业绩的条件,完成指标才可以发放限制性股权等。
4.影子股权与虚拟股权
影子股权也叫虚拟股权:不发放真实的股权,但提前约定,如果达到公司的业绩提升、股票增值,会获得像拥有真实股票一样的报酬。它是一种通过股票形式来衡量报酬业绩的方式。
账面价值股票:针对未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按账面价值来衡量,借助财务指标去决定报酬水平。
这两种形式背后的逻辑在于“非上市公司,如果非要使用股权的形式作为激励的工具,账面价值股票的方式是可以采用,或者借鉴的。”
反观我所在的国企,对于我所在的非销售部门,报酬结构大概是6:4:0,基本薪酬占大头,短期激励一小部分,所谓短期激励其实也几乎无任何变化,工作干好干坏绩效都一样。似乎这里的人也都“未开化”,凭着一些精神激励就会把自己全部交给组织...在众多激励方式中,报酬激励显然是缺失的。不过话说回来,最强大的激励还是应该源自内在,干工作是为了自己,付出时间精力,希望获得的也不单单只是是薪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