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练笔
美好记忆(六)自制煤油炉

美好记忆(六)自制煤油炉

作者: 李_光宇 | 来源:发表于2021-01-10 05:01 被阅读0次

    1973年9月,高二下学期,我从市区合肥二中转入合肥郊区八中,设想毕业后可以下放到郊区,做好长期扎根农村的准备,因为郊区离家近一点,生活要好一些,谁知道从那年开始,郊区中学毕业生是城市户口的也一律不能下放至郊区,必须由安徽省、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统一安排,也即按要求统一插队落户。

    正是在读高二下学期的这段时间,我学了一点白铁工手艺,自己还做了煤球炉、煤油炉和簸箕。

    由于转学至郊区八中,离家路程较远,学校离合肥制药厂近,因此,父亲给我找了一间工人宿舍,我和工人住在一起,这个房间共住5人,空着的一张铺暂时给我住。

    房间其实只有一人常住,其他四人都是倒班的工人,由于厂区离市区较远,不愿意跟厂里班车夜里12点下班后回市区的小夜班工人,12点下班后就可以在宿舍里睡一晚,第二天继续倒白班或倒继续中班。

    路边的白铁艺人

    因此,这半年我和这个师傅接触时间最多,经常下午和晚上我们都在房间,在食堂吃完晚饭后我作作业,他就开始敲敲打打。

    这个老师傅,是上海人,可能是随厂迁至安徽的技术人员,爱人在上海,夫妻常期分居,他一人在合肥工作,那时他也有50左右的岁数,沉默寡言,很少说话,他天天下班后就在房间里做煤油炉。

    看的出,他喜欢白铁工手艺,制作各种白铁器具,也有一套简单的工具,一把铁皮剪刀、一个木榔头和一个钢钎斜插在木凳上的,我也叫不上来(自制)。

    业余时间里,同事家里的钢筋锅坏了,请他帮助换个底,他自己做煤球炉、水桶还有扫灰的簸箕,当时他正在做一个煤油炉,刚做了一部分,开始我边作作业,边看他做。

    煤油炉,是明火煮食炉具,燃料是煤油,那个年代,也买不到成品煤油炉,工厂里单身职工,生火炉不方便,晚上封炉子经常灭,早上还要重生火炉,用煤油炉就很方便,特别冬季,饭吃一半就凉了,在煤油炉上热一下,继续吃,非常方便(那时还没有热的快和方便面)。还有经常在食堂吃饭,感到厌倦,偶尔自己做一顿,即可口又舒服。

    因此,煤油炉成为工厂单身职工的香饽饽。厂里有不少职工自己都会做。

    制作煤油炉的主要材料是白铁皮,基座是个圆形扁铁箱,里面注满煤油,煤油由十数条面线(灯芯)引至煤油炉的顶部。煤油炉结构由底座、引芯和支架三部分构成。

    有技术含量的是引芯升降台的制作,还必须能手动调节引芯升降,以控制炉火大小,在点火煮食前,用火柴或打火机给露出半寸的棉线点燃,放上水壶烧水或钢精锅煮饭。

    制作圆形扁铁箱,就要用到圆周长计算,下料是个技术活,要确定底部圆盒直径,做多大,算出周长,然后根据周长和圆形扁铁箱高度,剪一块正方形铁皮,卷成圆筒状,再剪一块圆铁皮作底,用铆口咬合,为了扁铁箱的上口有强度,可以在上口部卷一个包边,内放置一根铁丝,这样扁桶的强度就有了,煤油炉的引芯要能上下滑动,结构还是比较复杂,最后还要在外围包上一个外圈上面做三个支撑脚,留放锅.....。

    很遗憾,自己做的白铁皮制品都没能保存下来。

    那个年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使用铁壶、水桶、畚箕、漏斗等白铁制品,用坏了还可修修补补,所以,那时白铁工的生意一年到头都红红火火。

    如今随着时间推移,日用品市场品种丰富,很少有人再使用手工打制的日用品了,也没有了需求,制作白铁制品,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美观、朴素、切实管用、经久耐用、绿色环保、可修复性强等,概括了白铁手工艺制品的特点。也因此迎合了人们简朴的生活观念,倍受青睐。

    其中白铁文化记忆是现代产品所无法比拟的。然而,产品多样化的今天,白铁手工制品的市场萎缩也是不可逆转的,但传统白铁工艺文化、环保价值和个性化需求,依然有弥补拓展市场的空间。相信,传承白铁制作工艺也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继续发扬光大。

    渐渐远去的记忆,定会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随笔于墨尔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好记忆(六)自制煤油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fk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