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高兴,因为不少朋友来撩我,你真的天天写文章啊?要改行啦?
有刚认识不久的微信好友,有少有联系的旧相识,甚至有我认为都不会关注我的朋友,也来和我聊天。
今天送女儿去学琴,何老师也和他太太说我日更的事,还说要加微信交流。他太太也是写作高手
其实我会觉得来找我聊天的朋友,他们是想和想改变的自己聊聊。
很多人内心或多或少都有想改变的欲望,但抵不过自己内心对未来不确定,对走出舒适圈的不自信,甚至是抵不过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今天刚好听《能力陷阱》,这本书是给职场人士的职业规划指导书,书里揭示职场的三大观念陷阱,提出”先行动,后思考“的方法。
书中提到: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将使我们一直只会做擅长的那些事。
在职场上,如果你的某单一技能很强,你会沉浸在这份自信之中,周围的人也会不断给予你这方面的正面肯定,这听起来很美好。
但这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就是一但这技能不在需要你时,你将毫无议价能力。
就如2018年河北唐山撤销了周边所有路桥收费站,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反对的收费站工作人员称,“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36了,啥也不会!也没有单位要我们了。“
这就是一种能力陷阱,当你以为拥有某一安稳状态就是最理想状态时,其实恰恰可能是最危险的状态。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进入了“能力陷阱”?
拒绝接受新的挑战
这点我觉得不仅存在于职场,生活中也是如此。
大多数人都有改变现在生活的欲望,但却没有去行动,因为我们总是想这样去开始不安全,没把握,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
书里告诉我们“先行动,后思考”,
一切的改变都不可能按照你设想的美好愿景来进行,你需要改变的是你的思考方式,而只有一种方法能改变它:改变你的做事方式。
亚里士多德发现,一个人如果表现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终会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会变成好人。这一说法得到了诸多社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证实:改变是由外而内,而非由内而外产生的。
能从内而外的发生改变,那就是人生地大彻大悟,这种是需要机缘。
很多人会说“我就是不想改变,我享受当下的生活,我要忠于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真实性陷阱”,忠于当下,也就可能拒绝了未来。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是,忠于自己是你真实的选择,还是你拒绝改变的借口。
避免真实性陷阱的核心在于扩展自我概念,我们要按照自己理想状态去进行行动,那个潜在的自己会引导我们一步步去接近理想状态。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去行动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做个“随机应变者”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可以随机应变的能力,把它变成自己我成长的一部分。
2.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医
你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其实已经有人经历过了,你完全没有必要自己重新经历一遍。你只需要去找到这个对的人,并从那借鉴到自己需要的经验,提取不同人的精华之处,再从中修正形成自己见解,那你将更容易成功。
3.灵活地讲述你的故事
当你需要扩展自我时,你需要根据环境和事件的不同,去展示自己。你只有通过展示自己,才能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最终你将获得更多避免“能力陷阱”的能力。
很多改变的方法告诉你,你从开始就要想好改变后获得的结果是什么。但实际上,你的在进步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没有预想到的方式改变了你 。
我一开始做氧泡泡的时候,只是想赚到线下学习课程的学费,这是我的初级目标。但在进行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小伙伴,我要思考的,学习的就是如何去带团队了。
到团队发展到一定程度,我就需要去思考如何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怎么更好地帮助小伙伴发展。这一切都是在行动中不断修正的。
但在这过程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去适应更高的要求”,只要你明白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固化自己,那一切就是清晰可期的。
孔子对宰予的批评已经道出真相:“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意为:如果真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做到一半才会力不从心而放弃;你却根本没有开始,这不过是画地为牢罢了。
致所有想有所改变的朋友:
改变当下,不意味着背叛过去,而是更好地掌握未来,而
改变,最佳的时机是现在,最佳方式是——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