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在沟通层次里,接纳对方的观点,要是错的,不对的怎么办?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对于观念层的操作方式是要做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状态。
如果对方的观点是错的时候该怎么办?我自己是这样思考的。
在观念和行为层面我们需要和孩子达成的是一个共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情景。”这也是蒙特梭利的基础是非标准。
只要有这个标准在,我觉得很多想法和行为都是可以被允许发生的,那么也必然是可以接纳的。
这个时候的一些想法的“错误”更多是我们从经验判断得来的,觉得那是走弯路、浪费时间,但是孩子不在乎啊,他需要的正是不断地去尝试,不断的经历失败和成功,因为这都是他的人生经历。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止呢?就因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吗?十年前谁会想到小米手机的横空出世,二十年前谁会想到阿里巴巴带来电子商务的腾飞,三十年前谁能预测电脑的普及,四十年前你能想象现在的高速铁路的便利吗……谁能保证自己的观念就是一定对的?谁能保证自己的观念是永远不过时的?
既然这样我们当然可以用更开放的心太去对待别人的观点,也包括孩子的想法。
在往内再看,想法和行为又是不一样的。行为会带来结果,好或者坏,又或者不好不坏的结果。但是想法并不会一定就有结果的。那么ta有一个比较危险的想法,和他有比较危险的行为哪一个更可以被接受呢?
举个栗子:
哥哥跟妈妈说“我很生气,我要打弟弟!”
这是不是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不是“错误”的?
如果我们不接纳他的想法然后去批评教育他。
“你怎么可以这样想?!那可是你的弟弟。”
“你应该爱你的弟弟,不许再这样说!”
“你是哥哥,你那个该让着你的弟弟。”
“我不喜欢你的这个想法,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
“现在你回房间去冷静,直到你能扔掉你这个想法再出来!”
“我警告你,如果你敢打弟弟,我就教训你!”
当这个哥哥听到的都是不接纳的话,你觉得他的情绪会变好吗?他会怎么对待弟弟呢?
如果是接纳会是怎么样的?那么应该怎么接纳呢?
一般情况下,当我有一个危险的想法的时候,一定是被情绪推动着去做的。所以,肯定要先处理情绪,当情绪处理好了,想法也就会改变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需要大概三段话才能完整地完成整个接纳的过程。
“我看到了你现在很愤怒,每一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我也曾经因为一些事情而很愤怒。”
这三段传递的信息分别是:1、我看到了你的状态。2、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你是正常的,减轻孩子的内疚和自责。3、我也会和你一样,所以我能认同你理解你。
这时候孩子的情绪应该会减轻很多了。看到孩子的情绪有所平缓,就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你可以去打打枕头发泄一下。”“我试过去阳台那里大喊几声心情会变好一些。”“又或者在楼梯拐角处用力地跳几下。”
如果孩子的情绪还很强烈,那可以采用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方法给孩子讲故事,把自己处理情绪的经历分享给孩子。
当孩子的情绪被处理好了,孩子的想法改变了,我们接纳他的想法也就容易了,孩子接纳我们的想法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因为孩子真的是受情绪推动的,只要情绪好起来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