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时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人生能达到这种境界吗?这需要看怎么理解,从哪个角度去看。首先说心无挂碍是指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念过去,放下苦乐束缚,活得简单自在、优雅从容。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只有在喧嚣的世界中,放下执念,抛开焦虑烦恼,才能让内心回归平和,活出人生的最佳状态。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静。放下心中的挂碍,才能处处无碍。其实人生的诸多挂碍是因为心中的执念,因为执念,导致焦虑和烦恼,如果学会改变认知,放下执念, 烦恼焦虑也就会销声匿迹了!那么如何改变认知,放下执念呢,这里我把认知的ABC理论讲一下,或许你能从中获得些感悟!
A是诱发事件,b是对诱发此事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c 是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比如焦虑或抑郁等。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又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基本观点,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因此正确解读诱发事件的信念、看法b,进行正确的认知调整,就能缓解及改变情绪c。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解读,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内耗,正确的应对事件,我们自然会减少了心中的挂碍,离心无挂碍就又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