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静写读书笔记
书评 | 上帝之眼下的芸芸众生

书评 | 上帝之眼下的芸芸众生

作者: 偷心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11:17 被阅读0次

    谨以此文致敬《安娜·卡列尼娜》

    在上帝的眼中,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的悲欢离合,都是一场戏,嘈嘈杂杂的,没有剧本。只不过,有的戏份悲催一点,能够博得局外人的一声叹息或者一滴眼泪;有的戏份激愤一点,可以赢得局外人的一喷鼻息,而大部分戏份都是混乱不堪的,让人看了直想酣眠。

    上帝之眼可以是那个浩渺的宇宙上,那颗有着蔚蓝色瞳孔、肉色眼睑和白眼球的星云。在它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变幻莫测的虫洞和不可胜数的星球。

    它可以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荒凉的西部火车站旁设立的广告牌子,他只是凝视着这里的肮脏与丑恶,却一语不发。

    它可以是虚无缥缈、可有可有的宗教意义上的上帝,或爱或恨,或拯救或惩罚,他是主宰,又是一个博爱者。

    而在《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里,上帝变成了殷勤叙述这个故事的托尔斯泰。在他那支详尽而细腻的笔下,每个人物都熔铸了作者慨叹世事的态度与心血。

    创造那一个书中世界的上帝,他太爱这个世界了,他又太恨这个世界了,他恨不得把每一人物都嘱责一遍才好。

    但他不能的,因为他是书中的上帝,上帝对待人间的琐事,只能保持着凝视的姿势,却不能滥加干涉。

    爬过了许许多多的文学山头,我以为自己已经基本熟悉了文学世界的轮廓,但是始终不敢直接登上托翁的文学大山上去看一眼。我仰视着那高耸入云的大山,我张望着那方圆不可张量的山麓,我心里胆怯了,我来回逡巡,我始终不敢迈步上前。

    而今,我终于壮着胆子,登上了托翁所创造的一座山峰----《安娜·卡列尼娜》。在我登山的时候,我生怕我会不适应山上的气候变化而辜负了托翁的一片苦心。但当我登山的时候,我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心情,观赏到不一样的人间情景。那种云间的风月变化实在太令人震撼了,我怕那样的高度,我又欢喜看到那样的场景。就那样,怀着憧憬的心情,我终于攀登上了这一座山的顶峰。

    那山上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美得使人流泪,美得让人心碎。

    啊,除了《红楼梦》外,到目前为止,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样壮丽的山巅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有一言, 我忘了原句了。以我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凡是能作出伟大作品的人,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心灵。在评价这本书上面,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我说,托翁是安娜所处世界的上帝,他对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抱着极高的热忱的,包括对虚伪成性的卡列宁。他爱每一个人,不分人品好坏,不分阶级贵贱,他一视同仁。好如列文,坏如,也就是卡列宁了;贵如安娜,贱如列文哥哥尼古拉的妻子,一个从良的妓女。

    世上人多显原欲,能克制的便是正当的人,即所谓的好人了。再能稍微施爱与人的,我们称之为圣人。而托翁不是圣人,他简直就是博爱众生的神,是圣洁的天帝。

    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我们始终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伟大的托翁摇了摇白髯须,对此不甚满意,遂自己硬生生地创造了另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比这个世界美太多了。

    其中,安娜是一抹凄美的残红。她就如同一只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般,从一开始便落入了灰旧的蛛网,在蜘蛛纺织好的灰纺锤中慢慢消磨美好的生命。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另一只健硕美丽的蝴蝶,他给她撕去了捆绑着她的密网,同时也偷走了她久久蛰伏的心。两只蝴蝶本是能够翩翩起舞,快乐生活的。但是那个蛛网结得太大了,以至于整个森林里,触目所及,尽是蛛网。不论飞到天涯,还是海角,他们总也逃不脱命运的蛛网。那最后生命的消逝也就在所难免了。

    她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向往自由的反叛者。那股敢于打破腐朽的陈规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富于生命原本的魅力,太动人了。

    只是,她不是还要肩负重大使命的猴子,她没有五百年后的重生。

    她的消逝,是一次绝美容颜的消退,是一次追求爱情太狠的反噬,是一次涌动着的生命力的消逝。

    沃伦斯基是一个风流的蝴蝶,但是他原本就是从蛛网遍布的森林树叶下培养出来的,心里难免存在着对往旧的依恋,以至于他不敢以决绝的姿势去迎接安娜的爱情,他也招架不住安娜热烈的爱情。他原本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披上了一层精致的皮囊而已。

    安娜成在沃伦斯基,败也在沃伦斯基。

    卡列宁不说了,一个只顾着自己名誉,虚伪的人,讨厌。

    另外一条线上,是在乡下的列文一家。

    其实,列文便是托翁自己。身为贵族,享受着应有的待遇,却对贫苦的农民有着深切的同情,他不安于现状,于是想方设法地去为农民谋求福利。他不按照其他地主一般打压佃户,而是与他们共同耕作,他不屑于去和贵族们同流合污,搞一些消磨时光的选举。他是重实在的,是一个不安现状的实在人。

    不为自己,而爱众生,这就是列文伟大的地方,这就是托翁心灵伟大的地方。

    列文与基蒂,相比与安娜与沃伦斯基,是幸福的。不只是其中的性格与包容,而更深层次的是所走的道路不同。

    安娜与沃伦斯基是一对逃脱蛛网的蝴蝶,到其他地方转悠了一圈以后,还妄想着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上来,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在一对性格都很强硬的恋人关系中,争执是在所难免的,那一点点的唇齿相依,禁不住一忽一丝的风吹雨打。

    列文与基蒂是属于破镜重圆的一对,经过了磨合,因此格外珍惜对方。他们都懂得怎么克制自己,怎么爱护对方,因此,他们俩之间的吵架长不过半天。在远离蛛网的乡下,无论怎样的人待久了,都会变得纯洁而善良。这就是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吧。

    这是两条并行不悖的线。

    安、沃恋与列蒂恋对比如下:

    一条冲破蛛网,一条远离蛛网;

    一条大开大合,爱恨情仇,一条先苦后甜,柔情长流;

    一条以破裂开始,终以破败结束,一条以真心相待,终于幸福。

    托翁借此表达的不只是两种爱情,更是爱情之后的社会现实,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这种辐射的写作方式太高明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安娜是一个出轨后又被情人抛弃,终于卧轨自杀的女人。若是照常人口中,那便是:活该,罪有应得。若是让平常写手来写,那势必是一个狗血庸俗的都市情场片儿,但在托翁的笔下,安娜是正义的,勇敢的,她是女子中的榜样,她的死应该赢得全世界的眼泪。

    这种区别,就是伟大的灵魂与卑微的灵魂之间的区别。

    宗教意义上的博爱,讲求灵魂的自我完善,勿以暴力抗恶,这便是伟大又矛盾的托尔斯泰主义。

    世上的一切事物,在托翁的笔调下,是那么可爱啊。我有幸,能活在托翁生活过的世界,更有幸,能读到托翁的大作。

    当然,这本书里,可说的地方非常多,比如出色的心理描写手法,安娜出场描写,细腻生动的语言,乡村经济变动,欧洲文明冲击下的俄国旧贵族社会现状。我只拣自己想说的说,其余的留给你们自己去拜读体会吧。

    何曾我也想变成默默俯视着众人的上帝啊,宠辱不惊,淡看悲喜。但是不巧的是,我正是芸芸众生中的极不起眼的一份子。


    我的公众号是偷心的人,喜欢就来这里找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 上帝之眼下的芸芸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lp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