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人民广场
书香致远 | 一个例子帮你读懂“被围困的黑羊”——大众情绪下的无

书香致远 | 一个例子帮你读懂“被围困的黑羊”——大众情绪下的无

作者: 十涧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23:55 被阅读0次

    原来你是焦虑人群中的牺牲者。

    通常,故事的开始是无声无息的。但一件小事却会慢慢演变成后面的一连串剧烈冲突。

    “黑羊效应”的成因在于焦虑的大众都争着当“好人”。

    由于发生的事件很小,所以对“加害者”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被害者”没损失,反而占尽便宜。这会造成“加害者”心理不平衡,而后掉入一个心理陷阱,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开始只是一个人的心理越来越不平衡,而后他把别人拖下水,也让别人陷入相同的心理陷阱当中,别人为了自教,就会拉更多的人下水。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所有人都掉进相同的心理陷阱当中,爬不出来。

    而所谓的“黑羊”,就是这群心理陷阱中努力向上爬的人,是其他人共同加害的受害者。

    假设“事件”是这样的:

    他走过你的桌前,不小心把你的水杯打翻了。你看了一下,还好,杯子里没多少水,杯盖掉到了地上,地上铺有蓝色的地毯,杯子也没破,你正在看的工作文件也没打湿。所以你很快就原谅了他。

    可是,他就没那么幸运了,毕竟闯祸的是他。他忙着道歉,四周的人都转头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尴尬极了,但是他不能立刻走,因为他得弯下腰替你捡起掉在地上的杯子,还要移开桌上的东西,检查有没有弄湿,然后掏出纸巾,擦干桌上的水。

    他还得看着你,感谢你的原谅。最后,在别人的注视中,他失落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当天晚上,他跟你一样,开始思索今天发生了哪些事。当他想到你这件事的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很窝囊,很不甘心,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这时,如果坐在他旁边的同事打电话来关心他,你猜他会怎么回答?

    第一种回答是:“我的动作太相鲁了,走路时,都没有留意周遭,我是个笨手笨脚、反应退钝的大笨蛋。这完全是我的错。”

    第二种回答是:“拜托!那个家伙的水杯放得太靠桌边了,本来就很容易掉下去,这怎么能怪我?”

    你认为他会采用哪种回答方式?

    当然是第二种一一因为“把错误归到你身上”,让你不再是纯粹的苦主,你也有过失,这会让他舒服一点

    如果他的同事安慰说:“不要生气了啦,以前我的座位在拐角处,人来人往,每天桌上的东西掉满地,都是很寻常的事。” 他可能就会因此联想到:“对!那家伙的座位好像也是在拐角处,也是人来人往,他也不应该把水杯放得那么靠近桌边。”

    这下他的心情就更好了。因为做错事的人更应该是你,而不是他了。他会开始从记忆中、交谈中、经验中去收集资料。即便信息不足,凑合着用也没关系;即便与事实相反,想个办法合理化就行。

    总之,只要他能证明“是你不对”,他的内心就能平衡了

    可是,等到第二天大家都到了教室或办公室,他发现他的想象跟现实有些吻合,却也有些落差。例如,你的位置根本就不是在拐角处,也不是人来人往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他就要用更多“证据”来证明这一切不是他胡思乱想,而是你“真的有错”。

    这时,他会变成所有对你的负面评价的“良好吸收体”,任何能证明“是你不对”的说法他都会深信不疑。

    比如,他以前很讨厌的一个“八卦女王”,如今知道此事,顺口说了句“对方八成把水杯放到了桌边,而且那个杯把正好冲着外边”。那位“八卦女王”当时根本不在场,只是随口一说。在以前,他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此时,他很快就相信了。

    因为他极需证明他的推论是正确的。他想了这么多跟你有关的事,所以遇见你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才好。

    如果你乖乖遵守着长辈与亲朋好友的劝告——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播种;别人对我们不好没关系,我们还是要对别人好,有一天,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真诚。那问题就会更大了。因为你将会继续伸出友谊的手,装作若无其事地接纳他,而这只会让他觉得更丢脸。

    因为你这个“好人”越来越嚣张了,处处为他着想,不计前嫌地想跟他和好;相较之下,他为了让自己心情平和下来,却时时刻刻在收集你的坏事或坏话。所以,你的一分好,往往就会让他更觉得自己多一分罪恶感。

    唯一能让他平复一点的,就是找到你的污点。他得花更多力气去批评你,并说服自己:你的举动全都是假的,都是另有企图的,你才不是表面上的那个好人。

    但是,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这么想,他还是逃不过良心的谴责,他必须说服其他人也相信他的说法才行。因此,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影响与他亲近的新朋友。新朋友对你很陌生,当然是半信半疑,但在他的引导下,慢慢地也会开始对你产生成见。

    等到新朋友们也开始否定你时,他们一样会各自面对来自良心的谴责,晚上安静的时候,理智还是会冒出来对他们说:“那个人到底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需要你用这种恶劣的态度去对待他?你真的认识他吗?”

    然而,如果有人诚实地去面对自己,把自己内心的良知唤醒,大声地告诉自己:“我真的对那位朋友了解很少,在了解这么少的状况下,我实在不应该传递任何与他有关的传言,也不应该对他有所评价。”这样一来, 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但上述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个小团体会继续重复着我先前所说过的心理陷阱,同时为了分散良心的谴责,会继续向外寻找“新朋友”,这时团体本身就变得越来越大,而且扩张得也会越来越快。

    但很特别的是,这个团体通常会在攻击你与嘲讽你的过程中产生共识,原本彼此陌生的情况消失了,大家都有了共同的话题。

    这群新聚集的人彼此不再陌生,开始有了良性交流,他们开始发展各自的友谊,也不再害怕自己会不会得罪别人。

    而受害者却成为众矢之的,生活在暗影之中。

    (节选,有删改)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香致远 | 一个例子帮你读懂“被围困的黑羊”——大众情绪下的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mc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