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课,写了整整六页纸的听课记录。这的确是一堂很平实,很真实,很充实,很扎实,很丰实的好课。在课型上,这是一堂名著阅读专题课。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情境任务写作有创新
新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在名著展读环节给学生布置手抄报作业,但是从未在看课堂上教学生如何制作这张手抄报。因此,学生的手抄报质量良莠不齐,多数学生觉得做手抄报十分困难。谭老师也让学生做手抄报,显得很平实。不过这是这堂课所创设的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学校打算举办一次《朝花夕拾》阅读分享的手抄报比赛,这次的主题是“夕拾·朝花之人物”。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人物,看看怎么把这份手抄报做到简单又漂亮。由此,将学生个人过往的学习体验和课堂学习任务巧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情境任务式写作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谭老师在活动一种通过表格,带学生梳理内容,把握形象。这一活动,学生读得高效,也为第二个写的活动做铺垫。活动二,谭老师让学生以“xxx,你是我的......”为题,根据示范,用比喻的手法,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话,概括人物事件或性格,对鲁迅产生的情感冲击或影响,100字左右。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有老师经常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谭老师出示了学生即将要写的示例,并带学生分析了示例文段的结构。写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清楚,学生动笔显得从容了。几分钟后,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念出了自己的佳作。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最后一排一个女生写的衍太太。她把衍太太比作了一块寒冰,那一段文字里,让我感觉她就是那个童真可爱的小鲁迅,在控诉衍太太的罪行。这样的写,学生是真的喜欢的。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师生平等对话有真情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师生的平等互动。我的性子急躁,在课堂上时常因为刚讲完了的内容学生什么也不知道发飙。在这堂上,谭老师的脸上时常绽着微笑,当学生朗读不出文本中的感情时,她微笑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现文本的情境,读出文字间的情感;当学生写衍太太如一束光,又说她讨厌时,她也微笑着耐心指导学生修改。在课堂上,她引导在课堂上,她表扬学生坐得端正,上课认真。在课堂上,通过读写结合,她让学生实现了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文段,并适时引导,让学生写得越来越自信。这样的课堂很丰实,即有生成性。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在教,学生真的在学,在读,在写。
[if !supportLists]三、[endif]专题阅读思维有深度
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而看课堂教学的价值是可以无限延伸的。谭老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办手抄报的难题和困惑,引领学生深入地思考和探究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看到在各位名家怎么看鲁迅。其实这也学生与童真可爱的小鲁迅共了情,与名家一起评价鲁迅,向爱憎分明、有情有义的大先生致了敬。由此,学生也会理性地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便是一堂扎实的语文课,这便是语文课中丰厚的人文思想和动人的情感力量的呈现。这样的课,启迪学生丰富成长。
纸短,道不尽内心的万千感慨。言浅,说不透谭老师课堂的细微处精妙。六页的听课记录,记不了老师的备课过程,也记不完听课老师的声声叹服。语文教学是一条连绵无尽头的路,感恩在这条路上与谭老师的遇见。她在那里站成为一棵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有迹可循;让我们穿过芜杂的小园,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不再迷茫,因为遇见她时,便遇见了温暖,遇见从容和淡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