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艾拉

寻找艾拉

作者: 山东宇哥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22:37 被阅读0次

01

轰炸结束了,但是炮火产生的硝烟却还没有完全散去,空气中充斥着硫、氮类化合物和血液混合的味道。村庄被夷为平地,断壁残垣四周散落着残肢断臂。微弱的阳光从铅云背后透出,穿过薄薄的烟雾照在泰兹伊玛茨·克力米高耸的鼻梁和突出的眉骨上,眉骨下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正不可置信地注视五步远的地上跪坐着的小女孩。小女孩三岁左右,应该刚刚哭过,脸颊上还残留着泪珠流过的痕迹,黑色的头发因空气中的烟尘附着而变得暗灰。可能是觉得今天的哭泣没有获得预期的反应,小女孩有点不知所措,她左手使劲攥着一个人的大拇指,而大拇指的主人却安静地躺在焦糊的土地上,再也给不了她任何的安慰和保护。

小女孩的家人和邻居都死了,死在现代化的炮火之下。而那些承载炮火的机械设备,在克力米和他的战友手下,一次次起死复生,咆哮在不属于它们的土地上。为了支援盟国,克力米和一万五千名战友辞别亲人,远渡东亚战场。他们在这个战场上,负责盟国战时的机械设备的维修。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女孩的父母和同胞其实就是死在克力米和他战友的手下,虽然他们没有亲自动手。小女孩不懂死亡,也不懂战争,更不会区分朋友和敌人。面对白皮肤蓝灰眼睛的克力米,小女孩长睫毛下的清澈眼眸里除了探究和好奇,没有其他。

根据国际公约,交战国双方不允许有组织地屠杀平民。根据部队里不成为的规定,克力米应该举枪直接射杀小女孩。但是眼下公约的约束力明显不存在了,而克力米面对小女孩毫不设防的眼眸,内心突然变得柔软起来,部队里不成文的规定被他抛在了脑后。克力米俯身抱起小女孩,她耳边轻声说,“别怕,你现在安全了。”小女孩则乖顺地伏在克力米怀里,不哭不闹。

克力米把小女孩抱回兵营,并向长官报告了这一情况。长官厉声斥责克力米:“克力米中士,这里是军队,不是福利院。战争随时打响,你敢保证自己能够见到明天的太阳吗?”

生死难料,如何保护一个懵懂的孩子呢?克力米没有反驳长官的话,但依然紧紧地抱着小女孩不放手。小女孩听不懂长官的话,但是从他的表情里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被欢迎。她仰头看了一眼克力米坚毅的脸庞,怯怯地再次把头贴在克力米胸前。从克力米把她抱在怀里那刻起,她就认定他不会抛下她。

小女孩的直觉是对的,在克力米的坚持下,她被留下了。但是长官也告知克力米,一旦联系上战时孤儿院就必须把小女孩送走。孤儿院系统的教育和相对轻松的环境应该更适合小女孩的成长,克力米看着怀里的小女孩,默默地点了点头。

战时孤儿院没有固定处所,很难取得联系,克力米的坚持给他和小女孩争取了两年相互陪伴的美好时光。‘艾拉’是他给小女孩重新取的名字。在克力米的国家,艾拉是月亮的意思。也许在克力米的潜意识里,已经把艾拉当成了他的月亮公主。而艾拉则喊克力米Baba,Baba是克力米的国语中‘爸爸’的发音。

02

长官虽然严厉,却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为了方便克力米照顾艾拉,他命人找来了小床,安置在克力米的宿舍。但是艾拉住进军营的第一晚,就出现了状况。

月光斜照军营,还不懂什么叫生离死别的艾拉在柔和的月辉包裹中,睡得安然而又恬静,仿佛误闯人间的天使。克力米也卸下了所有杀伐之气,在艾拉床前站成一个满心柔软的父亲。如果忽略戒备森严的营帐,忽略荷枪实弹站岗的士兵,忽略冷硬阴森的枪支,眼前的情景妥妥的一幅岁月静好图。可惜静好的画面被艾拉的一声惊叫声震得支离破碎,克力米赶紧俯身查看,睡梦中的艾拉努力蜷缩着身体,四肢却不受控制地抽搐颤抖,一张小脸变得扭曲而惨白。

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经历让克力米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远远不是肉体的残疾和死亡所能囊括的,残存在拼命活下来人记忆里的伤痛才是最难治愈的疾病。艾拉虽然还不会表达,但是父母和乡亲惨死的场景像藏在她心灵深处的魔鬼,这个魔鬼总捡艾拉最脆弱的时候跳出来,摧残这个弱小无辜的生命。

艾拉的状况克力米并不陌生,但是克力米此刻能做的,除了把她抱贴在胸口,一边轻拍她的后背、一边在她的耳边轻声细语“没事儿了,都过去了,没事儿了’之外,别无他法。世界上没有相通的语言,却有相通的情感。艾拉听不懂克力米的话,但却感受到了他的担忧和疼爱。在克力米的安抚下,艾拉慢慢放松下来,沉入没有侵略和杀伐的梦里。那场轰炸对艾拉心灵的重创是无法避免的,而克力米对艾拉的关心和爱护却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治愈着她的伤痛。

战争固然充斥着血雨腥风,却也有短暂的宁静祥和。艾拉很快适应了军队的生活和节奏,对克力米也越来越依赖。克力米训练的时候,她在旁边踢腿甩臂,有样学样;克力米出任务的时候,她就守在军营门口,直到克力米回来;晚上休息的时候,艾拉也只有躺在克力米怀里才能安心入睡。

秋去冬来,半年过去了。天气愈加寒冷,但是艾拉还没有厚衣服。落雪前的一个傍晚,克力米拿出一条洗得干干净净的驼色羊绒毛毯和剪刀针线。裁裁缝缝三个晚上之后,一条长方形的羊绒毛毯变成一件有领有袖有扣子的小大衣。缝完最后一个扣子,克力米长出了一口气。他那双握惯轴承和钢枪的大手被一枚小小的钢针折磨得毫无脾气,好在大功告成了。虽然针脚不是很细密,穿在艾拉的身上,大小肥瘦却很合身,那是克力米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无数次在艾拉身上测量的结果。穿上新大衣的艾拉高兴坏了,她围着克力米又蹦又跳,嘴里还奶声奶气地喊着“baba,baba”。半年多的朝夕相处,艾拉不但会叫baba,还在克力米的言传身教下,学会了一些日常口语,能够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艾拉的快乐也感染了克力米的战友,他们纷纷围拢过来,微笑地看着她,分享她的快乐。见惯了枪林弹雨和血肉横飞场面的克力米,突然很想带着艾拉回到自己的祖国,他要送她去学校读书,看着她慢慢长大,看着她恋爱结婚、看着她生育子女。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无法遏制,克力米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渴望战争结束,渴望带着艾拉回国,渴望在那片宁静的土地抚育艾拉长大。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为什么要跑到别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弄到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克力米第一次思索战争、侵略这些词汇的深刻含义。当初报名远东战场时有多热情,现在他就有多纠结和迷茫。好在没有多久,克力米就获得了回国的机会。这让他暂时丢掉了对那些政治家们津津乐道的动词,转而思索未来的美好生活。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回国的日期居然就是与艾拉分别的日子。

03

根据规定,在国外战场服役满一年就可以申请回国,并可以获得一大笔服役津贴。收到可以回国的消息,克力米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给了家人和未婚妻。克力米的未婚妻不但美丽而且温柔多情,如果不是克力米报名了远东战场,他们早已经步入婚姻殿堂成为夫妻了。收到克力米的消息,家人非常开心,他们一边等待克力米回国,一边积极筹备婚礼,只等克力米回去就结婚。

克力米兴奋程度一点不少于家人,他终于可以给艾拉一个相对安全和宽松的环境,让她健康成长了。两年多的相互陪伴,艾拉已经成为克力米不可或缺的家人。克力米把艾拉抱在怀里,一遍遍给她描述他的祖国,他的家乡,他的父亲母亲,以及他的未婚妻。他希望让艾拉对未来生活的家庭有个大致了解,不至于产生过多的生疏感。艾拉不能完全理解克力米的心情,但是通过克力米的描述,她已经开始喜欢哪个尚未见过面爷爷奶奶和温柔贤淑的baba未婚妻。父女两人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艾拉就在这份美好的憧憬中睡着了。克力米把艾拉轻轻放到小床上,久久凝视她放松的睡姿和甜美的表情。

但是克力米的兴奋心情没有保持太久,长官带回来的一条消息令克力米心情一下跌入谷底:克力米不能带走艾拉。这是公约里明文规定的。

“艾拉刚刚从失去亲人的梦魇走出来,她已经把我当作她唯一的亲人和依靠。如果抛下她,她该会多么无助和孤独!”即使只是描述这样的后果,克力米就已经开始心痛。

“赶紧联系战时孤儿院吧。”长官建议克力米。

“且不说战时孤儿院多么难联系,即使联系上了孤儿院,并且现在就能把艾拉送过去,谁又能保证艾拉能在颠沛流离中安然地活下去?就算侥幸活了下来,她的身心又会经历怎样的煎熬和折磨?”克力米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悲伤。“什么他妈的狗屁公约,公约那么强大,怎么不阻止战争,怎么不去保护无辜百姓?”

“做为公约国,除了无条件遵守约定之外,没有其他办法。”长官明白克力米对艾拉的感情。不只是克力米,整个营部没有不喜欢艾拉的,但是他只是军人,只是支援同盟国的军人而已!他没有能力与一个组织对抗,更何况它还是世界级别的组织。

克力米愤怒的表情委顿了下去,喉咙里仿佛鲠着毒刺。

“带不走艾拉,我就留下!”仿佛溺水的人突然发现救命的稻草,克力米抓住长官的肩膀用力摇晃。

克力米留在了艾拉的身边,留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这一留又是一年。这一年克力米用行动告诉对艾拉:我不会离开你的。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克力米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克力米的未婚妻跟别人结婚了,盟国签署了《停战协定》;战争结束了。

离别还是在所难免。克力米帮艾拉选择了一家名叫“安卡拉”的孤儿院,因为所有被考察的孤儿院,唯一一个拥抱艾拉的老师,是安卡拉孤儿院的院长。孤儿院院长的这个举动让克力米相信安卡拉值得托付,相信她们会善待他的艾拉。他也会尽快办好收养手续来把艾拉带走。

“听着艾拉,baba一定会回来接你,你要等着baba!”隔着孤儿院教室的窗玻璃,克力米对扭头看着他的艾拉说。艾拉听不见克力米的声音,但是她看懂了他的意思。她用力点头,还扯出一个自以为坚强的笑容。但是克力米转身之后艾拉的笑脸被夺眶而出的泪水模糊了。

克力米拉着沉重的大行李走出孤儿院的大门。

“baba,baba!”

克力米转身,一个小人儿张开双臂从孤儿院跌跌撞撞追了出来,“baba,你说过不会离开我的!”。

......

江边渡口,克力米被要求打开箱子检查,因为他们觉得克力米的行李过于沉重了,因为安卡拉孤儿院走失了一个孩子。

行李箱里没有行李,只有一个安静地蜷缩在里面的小女孩......

04

回国后,克力米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了所有资料,但是就在他准备动身前往远东的时候,却收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安卡拉孤儿院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建筑和所有物品荡然无存。伤亡人数还未统计,幸存的师生已被紧急转往其他孤儿院。至于那个叫做艾拉的小女孩到底是葬身火海了,还是转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艾拉不会有事儿的”,这是克力米听到安卡拉孤儿院大火消息之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笃定这个信念。“她说过会等我去接她,这个孩子向来说话算数。”

几天来,克力米疯狂地游走于使馆、军队、报社、电台、红十字会......之间,所有他能想到可以探听艾拉消息的机构和团体,克力米一个也不放过。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

大使馆没有消息。

军队没有消息。

报社、电台没有消息。

红十字会没有消息。

克力米书房的抽屉里有一本特别的相册,相册里都是他与艾拉的照片。克力米每天有三件事雷打不动:工作、在各个可以帮忙的机构切换、翻看照片。一帧照片一个回忆,每个回忆都在无声诉说着炮火纷飞下的温暖和希望。十几张照片串起了他与艾拉跨血缘跨种族的父女亲情的故事,可惜这个故事遽然停在了克力米回国的那个渡口:薄薄的灰云布满天空,风里夹杂着丝丝凉意。轮船徐徐开动,克力米在甲板上站成一尊雕像。渡口岸边,艾拉身影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模糊,但是她双手笼在嘴边用尽力气喊出的那句“baba一定要回来接我呀”,如同出征的号角,时时在克力米的心里吹响,距离越远时间越久响声愈洪亮愈热烈。

站在甲板上的克力米相信,他和艾拉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见面,然后像身边许多父女那样生活:他会给艾拉买漂亮的裙子和头饰;带她去朋友家赴宴,参加各种聚会;拉着她的小手在小镇的街道上散步;他还会送她上学,让她受良好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每个阶段他都不能错过;他还会催促她带心仪男孩回家,把她的喜好都告诉那个男孩,嘱咐他包容他女儿的缺点,欣赏他女儿的优点,然后亲手把艾拉交到男孩手上;他的艾拉终将为人妻为人母,体味人生的快乐和无奈,过着最平凡的日子,享受最惬意的人生,慢慢长大、慢慢成熟、慢慢变老.....

时间累积,岁月叠加,任凭克力米掘地三尺,艾拉依然毫无消息。艾拉双手笼在嘴边吹响的号角变成鱼刺梗在克力米的喉间,令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没人怀疑,“找到艾拉”是化解这根鱼刺的唯一良方。但是,那个小女孩、他的艾拉在哪儿呢?

一场大火令克力米近在咫尺的希望无限延长。延长的希望也是希望,克力米始终坚信:艾拉不会有事儿,他终究会找到她,给她一个家。

但是克力米的父母却耗尽了热情,他们不能允许自己的儿子被那个生死未卜的外国女孩影响了自己的幸福。他们托人给克力米介绍女朋友,希望他尽早结婚,尽快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妻子儿女占据克力米的时间、充盈他的内心,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克力米理解父母的心情,让他们安心是为人子的责任。他告诉最后一个相亲的对象说,他曾承诺收养一个外国女孩,但是那个女孩一场大火失联了。他说他不会放弃,将穷其一生寻找她,直到找到或者他死去为止。没想到相亲对象不但理解他的行为,还承诺和他一起寻找。克力米这才仔细打量面前这个略显瘦弱但却神情坚毅的女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了。

克力米结婚了,克力米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克力米升职了,克力米的回忆录《战场上的女儿》出版了,克力米用稿费资助了远东的孤儿院,并获得了那个国家授予他的和平奖;克力米退休了,克力米依然往返于各个使馆、红十字会、报社和电台......如果把克力米的人生比喻成一部小说,如果他的每个人生阶段自成章节,那么寻找艾拉就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题。如果失去这个主题,他的人生就是没有中心的泛泛之作,是没有灵魂的音乐碎片,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告诉隐在那片土地上的女孩,他没有放弃,他一直在找她,他还是她记忆中的baba。如果因此而被冠以作家、慈善家、和平使者,也不过无心插柳之举。

克力米老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常常丢东忘西,他也常常一边翻看他和艾拉的照片一边就睡着了,照片散落一地。他也常常站在窗前沉思。

相关文章

  • 艾拉语录

    晚上九点五十了,艾拉爸爸还没有回家 艾拉熬不住了,要睡了 我在旁边奶睡艾米 忽然听见艾拉嘟囔了一句什么 再问艾拉 ...

  • 艾拉和她的秘密

    艾拉是一个听话的漂亮宝贝,艾拉妈妈、艾拉老师和所有认识她的人都会夸奖她是个听话的乖宝宝。但是艾拉也有她自己...

  • 爱跳舞的芭蕾舞小女孩艾拉

    爱跳舞的芭蕾舞小女孩艾拉 ——读《艾拉的芭蕾奇遇:艾拉与<睡美人>》 文/苇眉儿 《艾拉的芭蕾奇遇》系列一套共有六...

  • 爱很怪 蓝光1080P超清 豆瓣评分8.0

    导演: 艾拉·萨克斯 编剧: 艾拉·萨克斯 / Mauricio Zacharias 主演: 玛丽莎·托梅 / 约...

  • 艾拉与艾米

    艾拉爸爸总是把衣服弄的一团乱,然后愤怒的说,我闺女没衣服穿!我也无语了! 我总是觉得艾拉的绘本少,总是还想买买买。...

  • 艾拉妹妹

    艾拉妹妹是我们家的雪纳瑞小公主,温温柔柔的,大眼睛长睫毛,还一副小女人脾气。 艾拉来到我们家是16年的五月,当时四...

  • 艾拉事件

    十二月, 重新翻阅,开始我的书本 正好有一句 配上我最近跌宕起伏的心情 考拉事件说明 要么忽视 要么重视,没有中间地带。

  • 写给艾拉

    艾拉,我今天听了《北京东路的日子》,单曲循环听了很多遍,怎么表达更为恰当,那时候真的好青涩。让我想起初中毕...

  • 读书笔记《社会为什么两极化》Why We’re Polar

    作者:艾泽拉·克莱恩(Ezra Klein) 艾泽拉·克莱恩(Ezra Klein)是美国新闻网站Vox的联合创始...

  • 寻找拉贝莎

    又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夜晚,我正在一个社区上闲逛,突然留意到一个博客,我在看其文章,博客的内容大概是讲一些有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艾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ti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