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节课,老师教了我们一句话

两节课,老师教了我们一句话

作者: 大马虎遇见了小怪物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20:34 被阅读0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此简单的“真理”如何教授给儿童呢?这不就是一句话便可以完事儿的吗?

          面对这个问题一下子回想到三年前面试的场景,江子校长问我,“你如何教授儿童22×25?”当时我满脑子出现了一个方法,且是唯一一个解决方法——竖式,对,唯一的办法就是竖式计算。就在去年真正带领孩子们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观念时,孩子们竟然发明创造出无数种方法得到一个乘法算式的结果。

          这么简单的问题如何教给儿童,且要花40分钟讨论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这个疑问困惑了我很久。随着自己穿越课程的时间越来越久,加上自己对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啃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明了。儿童不可能通过掰手指学会加减法,也不可能通过几个看似不同的数学情景(妈妈有3个苹果,爸爸有4个苹果,两人一共有几个苹果?)学会加减法,更不可能通过做大量的口算题卡学会加减法。真正的加减法需要积累大量的动作经验,再将其内化,生成加减法观念!真正的明白加法就是刚刚合并的动作,减法就是刚刚拆分或者拿走的动作。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依然如此,它的建构也需要大量的操作经验,所有的孩子通过测量挑战单给定的6个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都是180°,这时,大部分孩子便下了结论,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但几个孩子仍然不相信,便开始画无数个三角形进行验证,嘴里还一直叨叨着,我就不信了,怎么可能都是180°呢,我一定可以找到不是180°的。孩子在画三角形测量角度时,并没有分类思想,因此课上基于孩子们目前已有经验,引导孩子们分类去验证,如,按角分类验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验证(非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接下来一个新问题抛给孩子,能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吗?如,割补,对称,平移,旋转等思想,分两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这笑,呃......

    每组派出代表分享成果。

    喂,认真听 我们发明了4种方法 我们发明了4种方法

    说实话,在他们讨论之前,我想孩子们肯定想不到应用图形的运动思想来验证,最多就是割补,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而已。最后,他们竟然创造出如此多的验证方法。(以下是某学生整理的他们小组讨论的汇报结果,虽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足以惊艳很多人,因为这是完全靠他们小组几个人讨论出来的结果。)

    方法一

    基于此分享,我们讨论了旋转∠1时,旋转中心是什么?可以是任意一个点吗?经过多个操作,我们达成了临时性共识,旋转中心因该是∠1与∠2共边的中点。

    方法二

    在这里我们讨论了∠1向下折叠时,是折叠到它的对边上吗?如果不是,那应该如何将∠1向下折叠,如何将∠2和∠3分别折叠,才可能将三个角放到一个平角上呢?经过操作,再次达成了临时性共识。

    方法三

    ∠2与∠3的旋转中心是边上任意一点吗?怎样才能保证∠2旋转后,∠2的一条边能与∠1的边重合?同样,怎样才能保证∠3旋转后,∠3的一条边能与∠1的边重合?

    方法四

    分享讨论后,在周末,每个孩子又将其画出来,并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完成自己的小论文。

    就这样,我们围绕着“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玩了两节课,看似两节课孩子们仅仅得到了一个结论,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真的得到了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又或者说,我们应该把图形的运动放到什么位置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节课,老师教了我们一句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wp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