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这本书看完了,不会令人愉快。如果你此时本身就有些抑郁,心绪低落,那么不大建议你看这本书。当然如果你充满阳光,充满了向上生长的力量,你想探寻人生而为人,有何更多的意义,那么翻开这本书读起吧。
有的人人生做加法,努力汲取,获得更大的事业,获得更多的人脉关系,在各种人际场合如鱼得水;
有的人看尽繁华开始做减法,不争不抢,淡然处事;
有的人冷眼旁观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什么事都表示无所谓。
而有的人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敏感,害怕与人过多接触,对这个世界感到深深的恐惧。
这本书的主人公叶藏即是如此。
《人间失格》是一本近乎自传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从儿时到成人的沉沦经历,与妓女鬼混,坐牢,酗酒,吸毒……故事并没有什么太多高潮转折,整本书的基调比较阴郁,但却像一把钩子抓住人的注意力,让人忍不住关心叶藏到底怎么了。叶藏为什么会是这种性格,叶藏为什么总是想死?
叶藏完全可以不过这种生活,他会画画,很有女人缘,他的家族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叶藏是作者太宰治的投射人物,而现实生活中太宰冶曾五次自杀。
太宰冶第一次自杀是在自己的20岁时,人生才刚刚开始,他就想寻死了。而且付诸行动。
那时他正投身革命运动,对自己粗鄙的土豪(他们家是当地的豪门贵族,不过是靠着投机倒把和高利贷发家的暴发户)出身深感羞愧,受自己的偶像芥川龙之介自杀的刺激,于是吞服安眠药,但剂量不够,死神没收他。
一年之后,与一个女招待一起跳海,女招待死了,他被人救起。这一次对他影响很大,加重了他“负罪”的心理。
26岁时,连着三届芥川奖落选,他倍感挫折,去山上上吊,但绳子断了。
28岁,和情人服安眠药,剂量不够,两人都获救了。
39岁时,与情人山崎富荣在一个雨夜双双跳河,这一次死神烦了,收了他。
太宰治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自杀情结?
因为是一本近乎自传的小说,我们回到小说来寻求答案。从心理学角度分别从亲情、友情、爱情三方面来阐述。
讨好型人格会让你看不到自我
叶藏出身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是当地议员,他在家排行老六。虽然父母双全,但父亲每天忙忙忙碌碌,母亲体弱多病,他从小由保姆带大,他渴望双亲的爱,可是却一直生活在孤独寂寞的世界。
对于叶藏来说,父亲严厉而难以亲近。旧式大家族又有些特别而又守旧的礼仪,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家里吃饭,十来个人拍成两列,相对而坐。作为最小的孩子,叶藏坐在最靠边的座位。用餐的房间灯光昏暗,一家十几个人一声不响的低头嚼着饭粒。每顿菜肴几乎一成不变。想想这样的用餐环境是多么可怕。这对年幼的叶藏是一个沉重而又压抑的负担。除此之外,虽然书中没有过多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在其他方面,这个老旧的大家庭里还有着哪些令孩子感到“不寒而栗”的场景。
加上他天生体弱,这样的孩子注定了敏感多虑的性格,过于敏感,意味着很容易受伤。”他躲在自己的世界,观察周遭的人,不知道他们在高兴什么,他们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是什么意义?他得不到答案,没有人与他沟通,而作为一个孩子,成人的世界离他是那样遥远,他惊惧恐慌又无人诉说。外面的世界越强大他越害怕,而要走近那个世界,他选择了隐藏自己,伪装自己一一靠搞笑来讨好身边的人。
在家里,他用搞怪来引大家发笑,把自己弄成一个小丑来逗大家开心。在学校,同样如此,他百般讨好老师、同学,因为人类太可怕了,而自己太渺小,“我是无,是风,是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讨好型人格”,事实上讨好型行为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接纳,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但万事走过了界,就会走到反面。讨好型人格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不会拒绝别人。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叶藏的父亲去上京前夕,笑着问孩子们需要什么礼物。轮到叶藏,叶藏一时语塞,想不起要什么。因为父亲对孩子们这么和蔼可亲是很罕见的事。父亲见他这样,有些不高兴,问他是要书吗?又说小孩子戴的狮子面具很好玩,你到底要什么?父亲这么问把叶藏吓坏了,他意识到父亲有意送给他狮子面具,虽然他自己想要书,可为了迎合父亲,他还是选择了要面具。
蒋方舟曾经在《奇葩说》上说自己有讨好型人格,她说“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种人。
群里有一次讨论到这个话题,有一个长期潜水的朋友忽然发声了。
他说道:“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会说不。我也从不和人冲突。下班了,朋友说一起去看电影,明明自己很累,想早点回家休息,可是又怕朋友不高兴,于是打起精神,去看了场自己根本并没有兴趣看的电影;同事说下午开会就要的几个PPT自己来不及做,你能帮帮我吗?我自己明明很累,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说不,仍然答应下来。打车回家,明明很累,司机还在那喋喋不休,自己也不好意思阻止,还配合他说着话。”
一味的顺从他人,其实是在委屈自己。该说NO时就要大声说NO,人生从来不需要特意迎合谁,你的人生你是主角。人只有首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请好好对自己。
讨好型人格没有真正的自我,武志红说:当人展开自我时,也就能看见世界。因为他的生命力得以释放了。人一生其实是自我寻求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自我实现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活出真我的人。马斯洛说,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这就是自我实现。而一个人只有当“我”被充分看见后,也才能看到“你”,看见他人和外部的世界。
用“自我证实倾向”造就更好的自己
叶藏采取讨好他人、取笑自己的方式来对抗外部世界,但正因为他时刻在隐藏着真正的自己,因此非常害怕被别人看出来,每天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之中,更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对于他来说,人这种动物太可怕了。世界太可怕了。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人有强烈的自我证实的倾向。什么是自我证实的倾向?就是当你形成了一个观点或判断之后,你会不自觉地去收集一些信息以证实自己的这种观点或判断。
叶藏从小生活在缺乏亲情的大家庭中,加之他极度敏感,导致了他不相信人世间的一切。而这种观点在他心中扎根之后,他看待世界的眼光都以此出发。
他不相信亲情、不相信友情、不相信爱情。世间的一切在他心中都是可鄙的、可笑的、荒诞的。因此他自然也用这种观点来处理友情。
崛木是个轻浮、自私的年轻人,叶藏对他的话题一点也不敢兴趣,他对他充满了蔑视,认为自己每天在有意识搞笑,而他“每天都在无意识的进行搞笑。他不喜学业,吃喝嫖赌倒是熟门熟路,他不仅吝啬,还无耻,对待朋友毫无真诚之心。甚至在叶藏的妻子良子被商人蒙骗,二人做了苟且之事,他第一时间发现时,非但没有制止,还选择上楼告诉叶藏。这就是所谓的友谊。
而叶藏明知道崛木自私,卑鄙,可还是选择和他做朋友。两人“相互蔑视,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践”。对于叶藏来说,这就是朋友的定义。
正如加缪的《局外人》中主公人默尔索,默尔索认为世间的一切事都很荒诞,而他对抗世界的武器就是保持自己内心的真实,外面的世界和他无关,他对什么都报以无所谓的态度。他的邻居雷蒙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他要与默尔索交好,默尔索抱着“和谁交朋友的都行“的态度,和雷蒙做了朋友,结果最后却将自己陷入死地。
你觉得世界是怎样,你就会看见怎样的世界。
你灰暗,世界便灰暗。你阳光,世界便阳光。自我证实倾向常常会导致人做出糟糕的决定,但同样也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我大学同学小韩是个农村孩子,长得其貌不扬。但成绩非常好。毕业后,短短几年发展得也很好,之前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培训高管,后来自己创业,现在他的企业已经拉来融资几百万了。
小韩的逆袭得益于一个教授的一句话。小学时,有一年他们村来了一个教授,那个教授好像是到他们村上做社会调查。一听说是大教授来了,村里的孩子都拥了上去,小韩小时后长得不好,家里也比别的孩子家还要穷,所以小时候有点孤僻,不怎么和孩子们一起玩。当时他就躲在一边,谁知教授看见了他,把小韩叫了过去,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然后给他们讲故事。故事讲完之后,教授起身要离开了,他突然回转身对小韩说,以后你会成为大英雄。伙伴们哈哈大笑。可是小韩记住了。因为教授说这番话时是认真的。从此小韩努力读书,非常刻苦,他要努力实践教授所说的话。
你总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又没有什么背景,智商也平平,那么你的人生大概率就这样。可是如果你觉得自己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笑起来很有感染力,没背景,可是却有不离不弃的朋友,自己智商平平,可是自己一直在努力,那么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大概率你就会成功。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
从“爱无能”到自我拯救
讲了亲情和友情,来看看叶藏的爱情。叶藏对女人是什么态度呢?从小母亲多病,没有亲自抚养他,童年时又被女佣人的侵犯,使得他对女人有着深深的隔阂。第一个接触的女人是妓女。妓女这个非主流群体因为身份低贱,反倒可以给人一种安全感,使他感到他们居然是“同类”。“在我眼里,妓女这个种类,既不是人,也不是女性,倒像是白痴或疯子。在她们的怀抱里,我反而能够高枕无忧,安然成眠。”或许在妓女或女招待这些下层女子眼里,弱不禁风的有着文艺气质的叶藏,谈不上威胁,甚至能够激发她们的保护欲。
第二个是常子,常子是诈骗犯的妻子, 和这个女人一夜情之后,叶藏就跑了。但常子没有责怪他,后来常子提出相约跳海,结果常子死了,叶藏却活了下来。
第三个是静子。在和静子的同居生活中,他甚至当起了“男妾”,依靠女人来生活,他变卖静子的衣服,以求换一点酒钱。整天用酒来麻醉自己。
之后是良子。良子纯洁如天使,叶藏被她的清纯气打动,酒后一时冲动于是与她结婚了。可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他亲眼目睹良子被人强暴。他彻底垮了。再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患有残疾的药店老板娘。她因为怜悯叶藏,给了叶藏玛卡,让他远离酒瘾,叶藏从此有了毒瘾。
叶藏对于这些女子,谈不上爱,但是他也不抗拒。根本是个爱无能。他可以从这个女人这里离开后,转身又投入另一个女人的怀抱。他不求负责,只求寻欢,在女人的怀抱中麻痹自己。他从不懂得什么是爱,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女人。
也许有人说这是渣男,但叶藏的情况和渣男不同。他心底渴望爱,只是不懂如何去爱。
什么是爱无能?爱无能指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对于深刻的爱,情感交流无法投入、甚至无所适从。
叶藏在与常子一夜之后,第二天起床就跑。“胆小鬼甚至会惧怕幸福“,自我价值低的人,一点点爱都会让他们感到心惊胆战。
从心理学上来说,爱无能,就是对自己心灵的逃避。自我价值不足是导致爱无能的最根本原因。一个人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会严重缺乏自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会很低。而爱是一种能力。
德国哲学家弗洛姆在他的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中说道,“爱是一种艺术,正如生活是一种艺术一样。爱是人所具有的一种主动力量,它是一种主动的感情,意味着给予,即对他人的关怀、尊重、理解和责任。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和‘我’的生命存在。”
在两个人的交往中,随着一段感情的深入,势必有更多心理认识或情感需求发生,而这些内心的需求背后往往连着一段痛苦的不愿面对的回忆:童年时的被忽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伤痛……
因为习惯了缺爱,他们把不被爱当成了正常现象。自我贬损造成了他们人格的缺失,他们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不敢去爱,不相信爱这种美好的事会掉到自己身上。
李银河在《李银河说爱情》中,谈到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真爱时,说到:首先你要有强大的意愿,强大的渴望。其次,无论爱还是被爱,都要拥有爱的能力,能够辨认爱,回应爱,抓住爱。
一个人拥有爱的能力,才能顺利的进入一段爱的旅程中,才能在亲密关系中照亮彼此,并且通过彼此深入的沟通看到更美好的世界。
现今在快节奏的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爱能力“出现问题。
邻居小柳毕业于211大学,年轻漂亮,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财务高管。小柳已经28岁了,谈了好几段恋爱,可是谈一次分一次。而且每次恋情都不超过半年,最快2个月就分手。小柳说刚开始两人关系挺顺利,可是只要时间一长,她内心就恐惧。她明明知道对方爱自己,可是对方越爱自己,自己就越恐惧。她害怕两人关系的深入。另一方面,她居然对对方给予自己的爱没有特别的反应,比如男友送她礼物,她内心很平淡,但理智又告诉自己,这个时候应该开心,所以她就表现出开心的样子。
爱无能的人,大多是因为幼年有过受伤的经历。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自己亲密起来,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减少焦虑、抑郁的情绪,学着去关心别人,逐渐地把情感从自身向外转移。
廖一梅说,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冲出心灵的囚牢,摆脱心灵的桎梏,去学习怎么去爱,毕竟爱是一种需要终身学习的功课。
总结:叶藏因为小时候亲情缺失,导致了他畏惧胆怯的性格,他恐惧外部世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他用他的理论来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在他眼里自己就是黑暗的,他主动的沉沦下去,没有反抗。爱无能又进一步使他割断了与世界的联系,因此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
做为人,我们应该发挥我们主动的力量,痛苦无助都不能阻止我们,我们要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