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重要的东西,你总是视而不见?
当在《信息背后的信息》封面,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我有吗?第二反应:哪些是重要的东西?
《信息背后的信息》打开书才发现,这本书是帮助自己构建第二视角,不仅是看到经常看到的部分,同时去留心本该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为什么那些重要的东西你总是视而不见?一个原因是,专注。专注可能隐藏重要讯息。当我们聚焦在某点时,会忽略无限未知的事情,在无限大的未知中其实隐藏着重要讯息。
我们要对自己心存疑惑的东西,发出质疑,这就是思考力在提升的过程。要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先要抓住信息背后的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斯·巴泽曼,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领导中心主任。马克斯·巴泽曼教授,还在全球30多个国家的顶尖商学院和大型公共组织担任顾问,做授课与辅导工作。《信息背后的信息》这本书,凝结了马克斯·巴泽曼教授30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是什么阻挡我们获得重要信息?如何获得捕捉重要信息?《信息背后的信息》一书中有答案。
一、是什么阻挡我们获知重要的信息
作者详细剖析了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当我们做陌生领域的事情,以及那些得心应手的事情时,容易忽略关键信息的6个原因。
盲人摸象01、意识上的盲区和有限的认知,会导致我们看到的很少是全貌。
世界是一头巨无霸的大象,每个人在大象面前都是渺小的。凭借我们的认知触摸大象的一部分,那就如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以此做出错误的判断,遗漏重要的信息,造成失误。
作者认为:你所看到的很少是全貌,要改变这个状况,可以习惯性提出问题:我需要什么样的讯息?有哪些信息可以帮助我更全面做出决策?
如何让自己看到的信息尽可能的全面、广阔?打破常规看待问题。
一个人做判断的过程,会依据自己看到的事实来判断。看到局部的人和看到更大面向的人,做出的决策完全不一样。
马云创建淘宝,源自90年代去美国看到了互联网的超速发展,接触了超前的信息源,运用这个时差创造了淘宝。正确的少数人在做的特立独行的事情,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重大成功。
《格局逆行》中提到,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掺和了。因为大多数都知道这是机会的时候,就不是个机会了。
我们要去结交很优秀的朋友,时差越大,见到他会越快弥补。
我们可以构建的信息源渠道有哪些呢?
第一,去看书,阅读经典书籍。因为经典书籍穿越时空,从古流传到今。预测未来的一个方式是:那些放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变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结交不同领域的、爱好不同的、优秀的朋友。
第三,看新的电影。
第四,接触新的讯息,通过微博、抖音、快手、头条等让自己和时代更接近。
第五,上一些优质课程,更新信息源。
提升认知程度,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选项。要记得,不要去做非黑即白的单选题,人生可以是多项选择题。比如,职场女性,既可以陪伴孩子,也可以好好赚钱。
不要让观念和数据受限于眼前的信息,而是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看到你没有看到的数据和信息。通常最佳决策是要求你:抛弃提供给你的选项,越过面前信息来看待问题。《最小阻力之路》提供了两种模式:一个个解决问题;直接越过问题,创造想要的人生蓝图。而后者就是“越过面前信息来看待问题”,治人,而非受制于人。
02、动机性盲视,会让每个人有利己偏好。
动机性盲视的意思是,当这样做不符合最佳利益时,我们就察觉不到他人的不道德行为。
美国一位大学橄榄球队教练,15年间性侵犯8名男童。期间,校队助手、副校长等多人知情,但都没有去报警。这些人正是犯了动机性盲视。他们报警后,会使自己丢了饭碗,或者有损橄榄球队的声誉。
如何克服偏见动机,帮助我们做出有效决策?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看看没有利已偏好后,会做出什么有效决定。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觉察到周围的事实,以此来稀释掉内在的盲视。培养我们的觉察力,学会从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实中发现更多的重要信息。
03、领导者失误,从疏于监管开始。
当领导者被其他事务缠身、不具备觉察重要信息的动机,或被周围的人蒙蔽的时候,就无法获得重要信息,也就是犯了领导者失误。
傻傻看不清04、集体盲视,把所有事都视为理所当然。其实事情是不一定对的。
在很多行业或公司,从业者都有一些共同的行为或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行为或不规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很有可能是集体盲视。
从消极被动调整到积极主动,克服集体盲视,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为什么不那样做呢?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
遇到问题,多去想想,用我们已有的换我们想要的。给自己装一颗富裕的大脑:积极争取,探索各种可能性,靠近自己想要东西,不被别人的想法带走。
在富人的意识里:当你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你要积极主动争取,想尽办法探索可能性,才能更靠近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别人的想法带走。如此,才能做个特立独行的正确的少数人。
05、刻意误导,关注的焦点被有意转移。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只想买一条裙子,最后却买了一堆衣服;只想花30元,却为了凑单花了500+;甚至只想买辆自行车,最后却买成了奔驰……在销售员或者规则的引导下,我们经常忘记了购物初心。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做好购物清单,才会抓住重要信息,不被他人带走。
如何让决策更加明智和谨慎?
①永葆初心,确定目标。要时刻记得你的初心和动机目标,记得你想要什么,锚定这个目标,把目标作为定海神针。
②我们还要学会信息共享。组建跨部门团队,碰撞不同角度的观点。可以邀请不同领域的朋友,建立一个智囊团。
③识别需要达到的多个评估标准,衡量评估的标准,识别选择的方案,分析最佳选项。
06、滑坡效应,没有注意到逐渐发生的变化。
假如你是高管,最近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后果,你是财务数字作假?还是实话汇报?
侥幸心态让人迈向更大错误,大错开始是由小错生起的。为了掩饰小的错误,犯更大错误。
当事情开始发生变化,每个人要足够警醒。我们可以透过事物变化的细节,看眼前发生了什么变化。敏锐捕捉信息背后的信息。比如,饭店经常招聘服务员,可能资金链有问题。
我们要杜绝小的错误,避免大错。可以每天留意没有听过的词语,保有觉知。比如,关注现在蓬勃升起的短视频直播,去接触,并思考和自己关系,有大咖说以后它会比抖音更火,这代表了一种未来趋势。
我们努力去跟进时代,时代才不会离我们而去。
二、如何捕捉重要信息?
01、让自己拥有第二视角,留意本该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世界有小部分人看见本该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书中举例说:驯马师被杀,马也失踪了。就在所有的人都认为是他杀时,福尔摩斯却认为,是驯马师偷走了马,却被马给杀了。原来,福尔摩斯注意到了,案发当晚,狗没有叫。只有熟人来偷马,狗才不会叫。
原本会叫的狗没有叫,这就是应该发生但是没有发生的事情,这里面一定存有蹊跷。就凭这一点,福尔摩斯发现了真相。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帮助自己获得重要信息。
有限认知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未能觉察到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不论在小说里,还是在我们所有人身边,没有发生的事情都能透露出更多的信息,有时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会思考正常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觉察为什么没有发生。
看别人做了什么,也看别人没有做什么;看到有,也看到无;这样才完整,不会遗漏重要信息。
由此,我们获得经验教训是:每当某些事好到了近乎不真实的地步,通常就要去考虑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
02、保持理性,考虑相关者的行为和动机。
天上不会掉馅饼。若有不劳而获,定有背后陷阱。我们需要识别对方的动机是什么,保持警醒,有时不行动才是对的。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时,就不行动,这样至少不会有损失。
战略中也是这样,有时候最佳战略就是袖手旁观。成功的决策者会觉察到什么时候不采取行动才是正确的选择。
构建数据化思维,透过表象去觉察真相
03、构建数据化思维模式。
未来数据时代已来。数据化思维,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的透过表象去觉察真相。一流的觉察者善于跨越错误的直觉,仔细研究相关数据。你要用数据看到每个人决策背后的趋势是什么。
①你的时薪是多少?可以根据工作时间、工资来算算时薪。通过推论,你会发现,我们的命到底值多少钱。同时,特别要思考,如何做,才能让命更值钱?比如,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时薪,节省更多时间,做其他事情。
②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用好碎片化时间。如果把刷手机的时间用于写作,一年都可以写几本书了。通过数据化思维,我们会发现时间管理的漏洞。每天把刷手机的时间,放在长期目标上,整个人生会清晰很多。
04、做重大决策时,找局外人多聊一聊。
关键搜集他们可以获得的所有信息,补充局内人观点。邀请一位局外人来分享他的见解。
我们既要专注于当下事,同时也要联合更多优秀的人,和他们合作,一起学习进步。借助他们的视角,可以帮我们打开盲区,帮助自己看到更多、更好地看见。
一个人的成长的三维度:第一,读万卷书;第二,行万里路;第三,有高人指路。这也是一个人扩大认知边界方法。
一方面专注,一方面去扩大边界。
微软联合创始人、慈善家比尔·盖茨早在今年4月份,就宣布:基金会将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 7 种不同的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他从人类福祉出发,认为,投入的钱再多,都比不上人命重要。
从首富到慈善家,比尔·盖茨就像一颗参天大树,稳稳地向上生长,在正确的路上,持续做正确的事,所以个人与事业享誉全球。
为什么要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升思考力和决策能力?帮助我们做正确的事情,助人助己。这是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置身时代,应该向世界交付自我价值,散发我们的光和热,去帮助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