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只青蛙刷屏了,这款日本的模拟游戏“旅行青蛙”刚刚上线不到一个月就迅速在中国走红。让我带着几个问题来对这只青蛙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这只青蛙有多火?
朋友圈里三三两两的总有人在晒自己的小蛙,甚至有些做销售和推广的都在蹭小蛙的热度打广告:


下载排行居于榜首:
iPhone:

小米:

在朋友圈占据一席之地,下载量排行第一,可见这只青蛙是真的大火了。
这只青蛙是怎么火的?
在语言不通、没有运营、没有推广的情况下这只青蛙是怎么做到上线不到一个月仅仅发布了两个版本就超过抖音、赛过吃鸡、盖过直播答题的风头,达到“全民养蛙的盛况”的?
国内首批用户是在朋友圈有一定影响力、宣传力的二次元少女,当她们在朋友圈晒起了蛙之后,旅行青蛙这款游戏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短短几日朋友圈就被这只蛙刷屏了。接着就随处可见有关于旅行青蛙的各种文章,这种现象不仅说明这只蛙已经火了也为它的进一步火爆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让我想到了圣诞节时在朋友圈@微信官方索要圣诞帽的乌龙事件,也是因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工作者发的一个朋友圈让大家信以为真纷纷效仿,仅仅一天就在朋友圈刷屏,然后就出现各种关于这一事件的文章以及一些蹭热度的软文。
由此可见旅行青蛙变火的路径就是先在朋友圈进行病毒式传播然后由文字工作者或文字爱好者来扩大其影响力,就这样达到了全民养蛙的热潮。然而这一路径并非HIT-POINT团队的蓄意推广,似乎是一种自然现象。
这只青蛙为什么会火?
这只青蛙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火热程度秒超日本,这是旅行青蛙的开发团队HIT-POINT工作室也始料未及的。那么这款游戏到底为什么备受中国人喜爱呢?
操作简单,门槛低
这款游戏操作及其简单,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能让用户玩儿的不亦乐乎,可见这游戏的门槛很低、易用性很好。主要按钮基本上都有形象的图标,既使得按钮不那么生硬也起到了很好的操作引导作用,游戏中的场景也很简单1.屋外割草、收信和招待客人;2.屋内填充行囊或准备餐食。直观的引导、简单重复的操作再加上网上随便搜来的一份攻略基本就可以掌握这款游戏了,操作门槛低自然就会少流失一大部分用户了。
画面温馨,治愈系
界面设计温馨可爱,屋内摆设虽有些许凌乱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很萌很温馨,加上一只呆萌的小青蛙在里面做一些人类活动,真的很治愈,感觉很舒服。

屋外植被丰富,有一种归隐田园的感觉,在每天奔波忙碌于城市之间辛苦打拼的人来看这不正是“向往的生活”吗。

游戏真谛,放轻松
跟那些热门的生存类、战争类、竞技类游戏不同,旅行青蛙这款游戏完全没有紧张感和刺激感,这款休闲的放置类游戏让用户在游戏中真正感觉到放松,也正是因为近年来“联盟”、“农药”、“吃鸡”的火爆,使得这只青蛙更像是游戏中的一股清流。而且这款游戏不会占用用户很多时间,只要在空闲的时间打开游戏,做做任务就行,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不可预见,趣味性
虽然游戏中场景单一,操作也基本不变,但小青蛙的活动却是不可预见的,青蛙什么时候出去旅行,去哪里旅行,邮回来什么样的照片,什么时候回家,回家之后做什么,青蛙的朋友什么时候来做客,哪个朋友来做客,这些都是用户不可主导也不可预见的,也正是这样才让这个游戏不乏趣味性,让人充满期待。
我觉得青蛙旅行的核心竞争力正是这种不可预见的趣味性。
生活场景,引共鸣
根据旅行青蛙变火的路径来看,旅行青蛙的目标用户应该是混迹于朋友圈的80后和90后(90后为主)。而这些人恰恰跟这只青蛙有太多相似之处,有人觉得这只小青蛙每天收拾好便当独自去面对这个高速运转的世界,回到家后孤独的吃饭、看书、写信,这不就是在外打拼的自己吗——“空巢青年”;有人觉得养蛙就跟养孩子一样,自己只能帮它拔草赚钱、收拾行李、准备饭菜,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小蛙说走就走说回就回,也不知道在外都会遇到什么,突然就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养儿不易”;有人觉得这只小蛙有自己简陋却温馨的小房子,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四处旅行,这不正是在巨大压力下努力生活的我们所羡慕和向往的生活吗——“向往的生活”;也有人觉得这款游戏的不可预见性不正符合我们最近崇尚的怎样都行、随遇而安的佛系吗——“佛系”。
人们总能在小蛙身上找到一些情感上的共鸣或依托,从而增加自己对这只蛙的感情。
这只青蛙以后的命运将会如何?
这只青蛙火的太快了,迅速的走红仿佛也预示着迅速的衰败,用户是为了追随潮流、为了不被落下、为了跟别人一样在朋友圈有蛙可秀才纷纷加入了养蛙的队伍,以至于朋友圈渐渐地被这只蛙刷屏,然而一个事情一旦变成普遍现象就没有什么值得秀的了,恰巧用户养蛙的一大部分原因正是为了这个“show”,因此用户的养蛙热情大大消减。回到游戏本身吸引人的是简单的游戏规则和一些不可预知的趣味性,然而长时间的简单重复的操作会让用户慢慢厌倦,当用户熟知游戏的套路以后对游戏的兴趣也会锐减,这只青蛙就会慢慢失宠了。
数据说明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约1月中旬旅行青蛙相关指数开始猛增,这也是旅行青蛙渐渐被人熟知的过程。1月25日之后相关指数又开始锐减,凡事物极必反,旅行青蛙的热度达到顶峰之后,随着用户热情的消退,自然要迎来巅峰之后的下滑。
那旅行青蛙要怎样才能很好的维系用户呢?我觉得即便是出中文版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用户有了当初对原始版本的热情和支持,再去使用中文版会不会有一种看中文配音的美剧的失落感?所以想要维系用户可能还需要在游戏规则上多花心思,既要保持住旅行青蛙的特性又要很好的维系用户并非易事,静观HIT-POINT团队的下一步动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