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高考出分,许多同学和家长都来找我报分,评估志愿。
从本职工作来说,我主要从事国内外名校教育相关的指导、课程和STEAM教育。也因为这一点,和不少高中生、大学生都有交集。比如像今天下午收到的这位妈妈的消息:
这位同学高一到高二的时候在我们这儿学托福,原本打算出国,但之后还是决定要在国内参加高考。他一战托福就轻松拿下90多分,而对我们老师和家长来说,他从来都是一个很“令人省心”的孩子。
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能达成目标。模拟联合国,他曾经走到了美国芝加哥的总决赛。读什么书,学习什么知识,他心里有个地图似的,知道要怎么学。
我曾经对人说,少年老成,无论是对自己,对家长,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福气。因为所谓的“少年老成”,其实就是明确的“自我导向性”,也就是学商(SQ)的第二大因素。
许多同学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进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一方面,不大喜欢学校老师的授课风格,不大喜欢课堂;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只知道自己要学习。而我们都知道,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是打基础,也就是意味着这些知识的应用性不强,在生活当中,可能我们都看不到它们学来有什么用。
一边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不知道未来有什么选项;另一边是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和越来越枯燥的课程体系。而大部分同学,在这一点上就会陷入一种负面情绪的循环。越学越不懂,越不懂就是越是要多花时间学,课上解决不了就课后再加课,作业不会做,那就再加上练习册接着磨。
于是怎么学都学不进去。
同样在学习,学霸们都做了什么?第一件事情,就是设立目标(Goal)。这是自我导向的第一步,也不复杂,许多同学都会做。但是随之而来的第二步,就是设立时间表(Time Table),设立游戏规则(Rules),这一步就有许多同学不会了。还有的同学会说,老师和家长们都设了这么多规则了,哪轮得到我来定规矩呀?
因为如果没有时间表,我们将不知道自己的进度。因为没有规则,我们将不知道自己的前进道路在哪里。高中的时候,我写了两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儿在我的书桌边:“慎独“。在它的旁边,就是我的时间表。有了它们,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像警惕恶犬一样,警惕独处的时候的自己,这就是我的规则。
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也会说,林老师,你说得很好。但是无论怎么说,我家的孩子都不听我的,怎么办?
答案也简单,也不简单:因为孩子们是“听不进去”的,他们的动力,来源于对长辈们的模仿。
曾经我们有位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读高中的学生,他沉迷于网络小说不可自拔。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也想戒了不读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一次他和母亲吵架,晚上他父亲回家之后,和他说:“儿子,我和你做一个男人间的约定好不好?这么多年了,我的女人我都舍不得骂,你也不能再和妈妈吵架了。你自己也想戒小说对不对?这样,我把烟戒了,你也不再读网络小说,好不好?”
他说:“哪有这么容易?这么多年,你要是能戒烟,早就戒了吧?”他父亲说,咱们说到做到,我能做得到,你也一定能做得到。
于是他父亲扔了所有的烟,也再没有抽过。而他,也戒了小说,再也没熬夜读小说起不来过。
自我导向性,就是这样在环境当中培养起来的。如果家庭提供不了这样的环境,那么就只剩下另一条道路了:在课堂当中,在学习当中,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它应该是更直观的知识应用,是形而上的方法论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你好好学就好了,别管那么多”似的灌输。
所以我从去年的时候,和清华的同学们、校友们开始了这样的探索。我们在水木书院当中,尝试着把科研课题降维,让中学生们可以去动手尝试着自己读书,找文献,收集数据,设计实验,寻找解决方案。在研究当中,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找到了答案,所以我们不得不要去设立目标,要去提前设计时间表,要预测各种困难。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和课堂上被动接受完全不同的方式。
这批可爱的孩子们,在这里写商业计划书,组织慈善活动,动手设计土楼,制作模型,学编程工具,做聊天机器人,开发自己的网站,设计自己的专利……这些事儿好像和中考高考都没什么关系,但他们最终全都进入了清北复交、美国前30、加拿大前3、还有世界前30的大学。
不过,我们也很清楚,教育是千里之行,不可能因为一点一滴而改变,而是千万点,千万滴的心血与努力。一批孩子的成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我知道,在学商(SQ)这件事情上,孩子们不可能因为报一个辅导班而改头换面,所有的指导与培训,可能都只是一个契机而已。它能否茁壮成长,取决于能否细水长流。
而对于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们,我想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见过市中考一千多名的同学逆袭进入全美前30的学校,我也见过清北的同学在大学里玩物丧志最终黯然退学。学商(SQ)并非一成不变的,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你就不行呢?
不如咱们一起来做个大胆一点儿的尝试呗?青春年少,不如大干一场吧?
林鹏,水木书院
2019年6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