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事评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线解读&2019年形势预测&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线解读&2019年形势预测&思

作者: e68f90a7f0e1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3:09 被阅读0次

虽然上个月已经作了一些预判,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所以借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个重要的【风向标】再来修正一下,顺便【解释】一下预判的思路和依据。

可能不少朋友不关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只想看结论,那么请拉到“下篇”直接阅读。小左只预测三个方面:中美经贸、房价、金融。

上篇:简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线

因为新华社还有一些主流媒体都会做官方或者半官方的解读,小左也不是大佬,也没有重复的必要,所以给大家带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用2个相对独特的视角分析一下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

1“六个稳”的排序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同样的内容最重要的要排在最前面,所以这“六个稳”的排序其实隐含着很多信息,现在排第一的“稳就业”看似是一个民生的东西,但其实背后的问题在10月份政治局会议公报上已经表现出来了。因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是企业,而10月份公报上在内外部形势里专门点出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导致一些行业“入冬”“裁员潮”,这才是中央最关心也最担心的问题。但是写“稳企业”这个提法既不准确也不好听,所以“稳就业”就排在了第一位。小左看来“稳企业”其实才是明年政府关注的主线,几个稳都是按照重要程度、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稳就业”解决的是企业【用工成本】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这几个月国务院出台了不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企业社保负担】,比如“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从3%阶段性降至1%,并且在明年4月底到期后继续延续实施”“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稳金融”一方面是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累积、风险暴露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个不多说了。上面两个“稳”是所有企业的共性问题,自然要排在最前面。

接下来是“稳外贸”,主要对应的是外贸企业的问题,表现为最近出口退税、降低通关时间和成本的各项措施,因为中美经贸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且我国外贸企业又比较多,所以排在第三。后面3个虽然也是针对企业但是紧迫性就小很多,“稳外资”对应的是外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少国际企业转移制造基地,但是吸引的外资也很多,所以并不急迫;“稳投资”针对的是民间和基础建设投资,这个既要“稳”还要追求质量,不是盲目上项目,所以没那么急迫;“稳预期”说的既是市场信心,更重要的明台词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理清6个稳的排序,就能更好地推测政策的先后顺序、重点领域和落实力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政治局公报里要强调【主要矛盾】(3次都提了)和【最优政策组合】(12月)。

2最优政策组合是什么?

因为核心是支持企业“过冬”,而企业存在的问题也很明确:成本和融资。所以经济会议也确实把6个稳的核心思想拿出来,做成了最优政策组合。具体是什么,小左从公报中摘了一句:“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当然,结合上下文,就会发现其实支持企业发展的重点有四个方面:

1.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目标是【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

2.【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特别是用“松紧适度”留下一个活口,目标是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3.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目标是给民营企业家信心,从而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

4.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这条既有深化改革的意味,也是写给特朗普看,中方还是搞市场经济,这样有利于解决好中美冲突,给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下篇:2019年预测及对策思路

完全不负责任的预测,如果预测对了大家哈哈一笑,预测错了请大家来留言打脸。

1中美经贸与未来走势——郎有情来妾有意

2019年国际形势,我们最大的困难有2个:一个是中美经贸,一个是联储美联储加息。现在来看,这2个困难都很有可能在2019年年初就可以解决,中美关系虽然恢复不到2000年左右的水平,但很有可能迎来转机,未来不知是小好,而是大好。简要分析如下:

先说中美经贸,12月初G20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一致,并安排了后续谈判。俗话说得好,当兄弟要靠【投名状】,去谈判要靠【诚意】,而现在双方的【诚意空前的大】。先说我们这边,前段时间,也就是12月14号【环球时报】发了一篇文章《谈“中国制造2025”:怎么做有利,中国产业政策就该怎样调整》。里面有几句话非常有意思,我给大家摘抄一下:

——美国方面对2025规划的反对则是出乎中国人意料的。说实话,作为中国主权内的事务,我们是可以完全不理会美国态度,专注于自我决定的。【然而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国的利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有了相互协调的更多现实需求】,扩大共同利益成为中国在对外开放环境中不断前进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中方重要的一个思考角度。

——中国越开放,就越需要因应外部的要求,【今天中国与外界互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而不是主权受到压迫情况下的屈辱让步】。

——【强硬和对抗永远比相互妥协更加受欢迎,甚至更加“政治正确”,这不应再是21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

忘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环球时报可不是什么无名小辈,而是大有来头的官媒背景。

这个文章没有大范围的报道,但是它有很明显的【“吹风”】意味。因为大家都知道美国所有行动的本质就是“美国优先”、遏制中国,说白了就是遏制中国的制造业。小左一直以为“中国制造2025”在谈判中绝对是【off-table】,但从现在来看,如果这都可以放到桌面上谈的话,那小左觉得中方的诚意已经够了。

再来看美方,【孟晚舟】事件暴露出美方的一个问题,就是中期选举后特朗普的控制力在下降,不然为什么单单在特朗普去G20的那天出这个事。而且在这个期间,特朗普的好伙伴科恩,一个【守口如瓶】这么长时间的“钢铁”汉子,居然说他之前在作伪证,直指特朗普通俄。所以可以理解,特朗普最好的选择,也是先将重点放在美国国内。特朗普最近也喊话,如有必要将干预“引渡”。特朗普不惜毁坏美国“司法独立”的招牌,也就是他最大的【诚意】。

那么从这两个方面判断,90天谈判后,80%可能双方取消之前加征的关税,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剩下20%的可能维持现在的关税。

再简单说一下加息,虽然是美国国内的事情,但前景也算比较明朗了。20号凌晨加完今年这最后一次,明年【大概率】不会再加息或者只加息一次。为什么这么说呢?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特朗普刺激经济的政策,必然要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但特朗普扩张的财政政策,减税的效应已经开始递减,而所谓的万亿基建计划推不下去,也不太可能再推了。所以特朗普就只能从财政政策着手了,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喊话他亲自提拔联储主席鲍威尔。鲍威尔的表态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原先一副怕经济增长过快的“忧国忧民”相,说是利率已经非常接近【中性利率】,虽然美联储公告里还是保留了明年加2次的可能,但是市场各方预期2019年加息概率大大下降,真的加息美股恐怕更遭不住了。

当然,还是有潜在的风险我们要考虑一下。风险是什么呢?一个是特朗普他自己变卦了,另一个就是说特朗普进一步丧失了控制力。而两个风险目前来看,我们要更关注后一种,但总体说这两个风险事件的已经不太可能了。

在这个预测背景下,明年国有企业的改革会加快,明面的支持会减少,外资企业准入会进一步放开。但是外资企业并不一定会好过。因为中央前段时间说了,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话小左觉得太艺术了。中国经济主要是三种成分,国有经济肯定是【自己人】,民营经济也是自己人,那外资经济是什么人?

2房价走势——秋雨已停天仍凉

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是只字未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房住不炒】的旧提法,没有再说“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中央对现状满意,所以不用提;二是基于某些考量在公报里没有提细节(不排除在会上没提),比如十九大没有提金融风险,小左猜就是怕防止一些国际媒体过度解读,虽然之后一年出台了很多措施就是针对金融风险的。现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来看,一方面是“冷”,一方面是“稳”,市场波动和交易量都很小。所以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肯定要让位于中美,让位于金融风险,让位于民营企业发展这些大事。所以,小左会认为概率是七三开,也就是第一种的概率是比较大的,基于这个预测,2019年房价波动甚至比2018年还要小。但是对于以二手房为主的一线城市,有几个变数或者说因素要考虑进去:

首先,货币向房地产传导的趋势还远远大于向消费传导的趋势。通俗点说,就是不少人拿到钱,还是更愿意投资房地产而不是拿去消费或者其他投资,这就使得从中性到【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有货币流向房地产市场,这对房价是一种利好。

第二,【资金链断裂】的二手房卖方已经基本被【清理干净】,市场下跌的动力很弱。特别是随着一线城市房租上涨,持有房产的机会成本进一步下降了,没有现金流断裂危险的卖家对于卖房也更加理性(假设一个人在一线城市有3套房,并且房贷很少,也没有其他用钱的要求,他现在会卖吗?大部分人肯定不会)。所以如果明年没有新政策,那很有可能会形成市场底。

最后,一线城市价格上涨的内在推手和逻辑没有改变。一线城市新房少,房价主要是二手房,特别是改善性换大房和换学区房为主。比如,一居或者小二居的“上车盘”置换为二居或者三居,甚至是同等条件带学区的需求依旧很旺盛。简单算一下,目前距离2017年高点下降了20%,换房首付比率提高了30%,那么实际需要多付的首付是(1-20%)*(30%+30%)-30%=18%高点房价,一个典型的800万改善性需求住房首付比之前要多付将近150万。这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北京中高收入夫妻,一年双方税后收入大概在40-50万元,如果有购房需要节俭一些,每年至少可以有30万元的结余,而这部分结余一般家庭也并不是很敢消费。所以小左在这个政策出台时候的判断就是,这个政策是有时间效力的,也就是150/30(或25)=5年,而明年结束就已经3年了。如果运气好能卖掉手上的房,同时在新增首付上跑赢这个时间,就能在享受现在房地产低迷带来的“换房优势”。

3金融——大浪淘沙始见“金”

金融的“堵点”还需要很长时间来疏通,市场现在最需要的是【信心】,所以我觉得万科这种“金融”企业的口号非常合适,就是“活下去”。12月13日央行易行长的讲话其实也说明了很多,我摘几句比较重要的:

——在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必须采用适当工具“慢撒气”“软着陆”,实现平稳调整;【在经济衰退或遭遇外部冲击时,必须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心】。

——【经济下行时需要略微宽松的货币条件】,但宽松的货币条件要考虑到外部均衡,不能太宽松,如果利率太低,会影响汇率。

——【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但要依法规范经营】。

这三句话,小左试图翻译一下。第一句说的是监管现在非常关注市场信心,这也是国家“稳预期”的要求,或者说市场的信心还很弱。第二句说的是明年要“适当防水”。第三句说的是“某些东西存在即有一定合理性,底线是不害人,但最好是能在合规的框架下‘收编’”。这三句都是对着解决“水”如何流向实体经济里的民营经济,但小左来看,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明年的关键是汇率和利率,如果中美如预测的那样顺利解决问题,那就只剩下一个利率问题,央行的工作就容易的多,放水也能放的更大胆。而且,央行现在完全是有心在拯救市场,已经和去杠杆时期大不相同,比如这周又出了针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TMLF。就好比是大浪淘沙,活过这一轮金融机构和P2P,就是未来的“金”。

尾声:明年的对策

根据以上判断,明年很有可能是恢复的一年,恢复时间取决于中美能否达成一致,如果如预测那样在3月份就完美解决,8-10月份就能很好地恢复。如果时间拖延或者没有进展,那2019年恢复的概率就不大了。基于以上判断,【明年思路】依然推荐【结婚生孩子以家庭为重】,其他略微调整如下:

1.工作。中央把“稳就业”放在第一条,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在单位混着吧,换工作还是【骑驴找驴】靠谱,如果中美达成一致,10月份行情有明显好转,再考虑裸辞。要是不忙,抓紧时间考证或者提升自己。

2.理财。“稳金融”背景下,央行关注利率还要放水就意味着明年理财的收益肯定不会高,但还是要死守货基和银行理财,其他都太危险了,这种赌不值得。唯一可以的赌,就是堵国运拿点小钱定投大盘指数基金。P2P一律撤出,9月以后再考虑入场。黄金现在不确定是不加息的影响大还是经贸形势缓和的影响大,但因为不加息已经相对明确了,总体上还是看涨。

3.股市。中美达成一致之前,我们坚定的对股市充满信心,但还是区间操作为主,达成一致后再看市场反应。(6月份以前,仅供参考)。

4.买房。坚持其他城市不买,要买只买一线城市学区房的观点,如果中美达成一致,且4-5月份房价开始涨,酌情入手,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现金流】有任何断裂的可能。改善性需求同理,因为2018年的楼市小阳春也从侧面佐证了目前的政策是家庭现金流之间的“时间赛跑”,能早点出手的话,可以考虑2019年底,到2020年有没有人“抢跑”就不好说了。其他情况一律观望,不是改善性需求也不是给孩子买学区房,就不用考虑房子。

5.创业。中美达成一致之前不考虑。

结语:预测当然是说得多错的多,但小左不怕。快来关注或者留言指出错误,让小左“骑虎难下”,嘿嘿嘿

最后【预告】一下,下周双旦,按原计划更新1期娱乐和1期转载,大家额轻松轻松。重磅更新放在后面,因为【个税专项抵扣】政策很可能1月1号就执行了,小左已经联系了会计和税务的专业从业人员,以及EXCEL达人,争取元旦后第一时间给大家送上【福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线解读&2019年形势预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e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