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反思】领悟

【教学反思】领悟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1-09-27 21:16 被阅读0次

            ——《秋天的怀念》教后记

    近些日子,秋雨时而缠绵,时而瓢泼。天空被灰色覆盖,人有些透不过气。每天早晨披着风雨,从廊桥走过时,桥下的嘉陵江的水,汹涌澎湃的势头,让走在桥上的人胆战心惊。“秋风秋雨愁煞人”,古人诚不欺人。

    伴着秋雨的凄冷,再一次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领着一群十二三岁的陕西愣娃,在朗读中感悟,于细节处体会。学生懵懵懂懂,我却突然就有了心酸。

    早些年读这篇文章时,会着重在对母亲的描写。从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再到语言描写,不断给学生分析母亲的伟大,总是停留在对母爱表面的理解。而对文中作者的悔恨,愧疚有所涉及,但却从未仔细去品。可是,今天再次走进这篇文章时,我却有了不一样的领悟。

    这短短一篇不足千字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的重量,不是仅仅用“伟大”就足以说明的。母爱子的厚重,子爱母的深重,哪一样,都不应浅尝辄止。文章字字句句浸渗的全是心血。然而,却又平静得像一泓秋水。想真正读懂这篇文章,需得走心走肺。也许,因为我现在既是女儿,又是母亲的角色吧,这一次阅读,似乎读懂了母亲,也走近了儿子。

    母爱的真正伟大之处,其实在于那如水的滋养。母亲,总是会于细微处渗透对孩子的爱。这爱,不惊天动地,却润物无声。史铁生的母亲,在面对刚刚弱冠,曾是八十米栏运动健将的儿子双腿瘫痪时的厄运时,她内心的痛苦,绝不亚于史铁生本人。

    儿子的痛苦,可以在母亲面前肆无忌惮地发泄;母亲的痛苦,却只能掩藏在那“红红的”眼中。于是,课堂上,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史铁生瘫痪了,他的痛苦大还是母亲的痛苦大?”孩子们一时间,争论不休。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儿子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不能跑,不能跳了。面对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有些感慨。不怪他们读不懂母亲的痛,毕竟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母亲的心。“想知父母恩,等到抱儿孙”,这句俗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今天,当我以近天命之年的阅历,读懂这份朴实无华,却又隽永含蓄的母爱时,内心是不平静的。而,对于史铁生这个儿子,今天的我,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人推算史铁生的母亲是1977年过世,也有人说是1980年过世。不论是哪一年,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在1981年时写的。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离世是事实。

    个人不幸,母亲离世,生活给予这个儿子太多的苦难。这个儿子在母亲猝然离世后,一遍遍翻开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慢慢咀嚼,才真正懂走进母亲的良苦用心。这回忆,浸着眼泪,咽着苦涩,渗着血色……

    “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挡”“憔悴”“央求”,30岁的史铁生,用看似温和的笔尖,一次次撕开被“愧疚,悔恨”裹挟的心,让自己痛着,念着……

    忆起上周好友母亲突然离世后的那个夜晚,隔着屏幕,用苍白的语言陪伴她念着,悔着,痛着的三个多小时,不觉潸然泪下。为人子女,总是不经意就在父母面前肆意妄为。而当自己有一天真正读懂父母时,却总是得付出巨大的代价。成长,总是从痛苦开始。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在患病之初直到母亲去世,才领悟了一个道理:“只知道接受不会感动和回报对亲情是一种伤害,而不会感动不会回报源于那些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事情的冲突。”我,也从字里行间的悔恨,愧疚,思念中走近史铁生这个儿子。

    母爱子,倾其所有,万千不舍;子爱母 ,懂得太迟,悔恨交加。这血缘牵绊的骨肉之情,在生离死别的面前,既强大无敌又脆弱不堪,既痛彻心扉又隽永入心……别让拥有变得廉价,别让失去变得深重。别让关爱留下遗憾,别让遗憾无法弥补。父子母子一场,仅此一回,再无来世。

    当代作家李朝全这样评价《秋天的怀念》:"这种在菊花盛开季节中的怀念,是那样地苦涩、凄切而悲凉。"

    史铁生,用他清新质朴、感人肺腑的歉疚,让我在这个多雨的肃秋,读懂这质朴无华的《秋天的怀念》,留下一份关于爱的领悟……这周,回家看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领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mk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