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人有多少钱的时候,实际上在问,此时此刻他的极限支付能力是多少。
“钱”这个概念必须限制一段时间才有意义,就像有人承诺100年之后给你一千万,就算不考虑通胀也没有任何意义。
当你的股票、基金持仓下跌50%,你的支付能力就已经降低,亏损就已经真实发生,永远无法改变。
哪怕下个月基金又涨了10倍,让你赚了100万,也无法消除前面那笔亏损带来的影响。
因为那50%本金的损失,让你在后续的上涨中少赚了另外的一个100万,所以说亏就是亏。
所以“套牢”这个词来自我安慰还可以,当真了可不行,能够正视自己的亏损才是入门。
事实上,还有一种套牢你不容易察觉:就是流动性风险。
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股票是应该有较强的流动性的。也就是说,只要你的资金规模不大,股票市值可以即刻变成当下的支付能力,随时可以变现走人。
但是房产不行。
比如,你有一套价值200万的房子,挂了半年都没卖出去。后来急用钱,疯狂降价,最终100万成交,那么这个房子的真实价格就是100万,而不是你认为的200万。
价格的基础是成交,有买有卖才能形成价格。
单方面叫价,即便你叫价到1个亿,也没人买你,你也变现不了,这就是有价无市。
如果你把房子去银行抵押,会出现一个叫“贴现率”的东西,假设是50%。
在缺乏充足流动性前提下,你如果要快速变现你房产,你认为值200万的房子(小区房价即便也是报价200万),但实际操作下来可能只有50%价值,也就是100万。
总结来说,“套牢”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流动性足够情况下的账面亏损。
一种是看似没亏,但流动性不足,只要变现,就立马亏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