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Y,80后,体制内员工,还是50、60后居多的单位。前5年一直纠结于离职与不离职,然后陷入各种被“蹂躏”和觉得不公平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小Y说不想在这样下去了。
直到去年开始,她不在纠结,而是开始各种读书、学习、分享,她把她学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不在抱怨,自怨自艾,在工作上也开始慢慢有点成绩了。
我问小Y,是什么让你有这么大的改变,她说:“我突然觉得我现在,可以选择的就只有生活态度了,因为我改变不了环境,那么我只能去改变自己。所以我把自己的时间大量的花在提高自己能力上面,没想到现在居然有这么大的收获。”
我想能有这样的觉悟,一定是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挫折,但是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明白了与其把时间花在抱怨上,不如把时间花在努力提升自己身上,思考着如何在体制内也能做出成绩。
这几天晚上都在听罗振宇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跨年演讲。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老婆这么说他:“你再不锻炼,再不健身,你说你对我好?你肯定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你很快就嗝屁,你对家庭负责,你现在就应该去减肥,不要扯别的。你现在对时间的选择,就暴露了你这个人的本质。”
这话惊醒了我,我们每个人对时间的选择,本质上就暴露了一个人的本性。如果一个男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玩游戏上,那就不要指望他是一个好丈夫;如果一个父亲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那就不要指望他是一个好父亲,母亲也是如此。
我们都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但对于这句话的背后深刻的涵义及自我的理解,到现在我才算是比较明白,还不敢说真的明白。
我想很多人和我曾经一样,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仅仅只是停留在:嗯,这是句名言,偶尔还可以拿出来调侃一下。
但现在,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时间不光只是金钱,还是生命,甚至是你自己。
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我们把每时每刻的时间花费在哪里,就决定了我们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作家、画家、学者、摄影师、建筑师……等等各行各业的人,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做的那么杰出的人,一定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上面。
他们把别人吃饭、睡觉、走路、娱乐……等时间都用在了自己所热爱和专研的事物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沉淀,注定了他们能在那些领域里有杰出的成绩。
就拿学英语这件事来说,许多人会抱怨说,我学不好英语。其实不是你学不好,而是你没有花时间在这上面。
我记得高中时的一位同学,她高一的时候,英语不是很好,高二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到了高三的时候,她英语突飞猛进,单科排名挤进了年段前十。
她是如何学英语的?她每天5点起来就读一个小时英语,平时课间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她拿一个小本子在看,口里碎碎念,晚上的时候她会读2个小时英语,合计每天大概有5个小时在读英语,全年365天,365*5=1825小时,全年有1825小时浸泡在英语中。所以最后能有重大的提升也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真心想学一门技能或是手艺,其实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概念,就像小时候我经常听到一些成绩差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会读书,现在回想,这哪里是不会读书,而是压根就没把时间花在读书这件事上,不是不会,而是不想。
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
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所以现在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都会思考自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付费能够获得我所需要的东西,我一定会付费,不会在浪费时间去找那些免费的。李笑来曾说过:“付费就是捡便宜。”
所以看似花了钱在里面,但是换来的价值,确是比免费得来的价值高的多。
这个世界有许多不公平,但是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而这个世界也有许多不自由,但每个人都有自由来选择并支配自己的时间。
就像写作一样,你可以做的只有写,其他的一切,时间会给你一个交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