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希望在美好的生活里,期待富有,期待成功,期待成名……可是到头来,多半都是希望落空,备受打击。
前段日子,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拼了命的努力,还是达不到想要的结果”稍后有了大量的留言。与探讨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不是自己没努力到位,也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是给自己订的目标已超出了自己拼命努力的范围。我们有目标,有期盼并没有错,但期待的过高,就会给自己造成痛苦的根源。所以说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别希望,别盼望,也车指望。
我们总是期待特高,那是因为我们盲目的自信,对命运的预判又盲目的乐观。生活一直很平静,动荡是每个人的内心。不论做什么事,遇到什么人,我们时常在付出的那一刻,便开始高估回报。《人间失格》里有一句话,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生活充满了变数,即使再努力,也总有我们控制不了的事。强烈渴求“有可能”的好结果。我们势必在“高期待”的心态中,对生活产生失望。甚至会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备受煎熬。
为什么一段关系中,越是再乎,越是心寒?那是因为你总是希望对方做某件事,或者是成为某个好的样子,而他都没有做到,所以你就特痛苦。越是在意某人,对他的期待就越高,可随着交往深入,你会发现对方根本不是你想像中的样子。落差一旦产生,失望随之而来。再想想自己的付出,势必感到心寒。对伴侣要求过高,见不得对方一点怠慢。对孩子期待太大,容不下他们一丁点错。把朋友想的太好,结果总是被辜负。我们总是抱怨别人的不完美,痛恨所有令我们不满的人,可事实是,没人能扛住你沉重的期待,也没人能完全按你的想法去活。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就是把失望留给自己。
我们总是在努力中夹杂着功利,急于得到积极的反馈。又难以接纳希望的落空。这样一来,人只会越努力越失望,越失望越不知所措。目标太高,希望太大,势必受挫,你的寒窗苦读,只是一个竟争优势,而人生的竟赛是极其复杂的,出身,智商,环境,运气……都是成功的变量。工作不是苦干就能平步青云,理想也不是靠期盼就能实现。放低工作中的期待,转换急于求成的心态,脚踏实地的耕耘,才能有所收获。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意思是当一个人的期待值越低的时候,越容易获得满足感,更容易得到快乐。成年人最大的自律,莫过于保持理性,降低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