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 LRU Cache 带你看面试的本质

从 LRU Cache 带你看面试的本质

作者: 码农田小齐 | 来源:发表于2020-09-24 07:57 被阅读0次

前言

大家好,这里是《齐姐聊算法》系列之 LRU 问题。

在讲这道题之前,我想先聊聊「技术面试究竟是在考什么」这个问题。

技术面试究竟在考什么

在人人都知道刷题的今天,面试官也都知道大家会刷题准备面试,代码大家都会写,那面试为什么还在考这些题?那为什么有些人代码写出来了还挂了?

大家知道美国的大厂面试 80%是在考算法,这其实是最近 5-10 年以谷歌、雅虎为首才兴起的;国内大厂对于算法的考察虽然没有这么狂热,但也越来越重视了。

那么算法面试真的只是在考算法吗?显然不是。本质上考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看你能否主动推进去解决问题。

答题思路

套路就是:

  • clarify 问题
  • 分析思路、时空复杂度、分析哪里可以优化、如何优化
  • 写代码
  • run test cases

虽说是套路,但何尝不是一个高效的工作方式?

那拿到一个问题,首先应该是去 clarify 这个问题,因为工作就是如此,不像在刷题网站做题什么都给你定义好了,面试官通常都不会一次性给你所有条件,而是需要你思考之后去问他。那通过这个环节,面试官就知道了你遇到问题是怎么去思考的,你考虑的是否全面,怎么去和别人沟通的,今后和你一起工作的状态是怎样的。

就像我们平时工作时,需要和 product manager 不断的 clarify 需求,特别是没定义清楚的部分,反反复复的讨论,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那这个过程,在我司可能就要 1-2 周,不会很着急的就开始,否则努力错了方向就是南辕北辙,得不偿失。那么面试时也是一样,代码都写完了面试官说这不是我想问的,那时候已经没时间了,买单的是我们自己。

第二点分析思路就是重中之重了,也是本文的核心,会以 LRU Cache 这到经典题为例,展示我是如何思考、分析的。

第三点写代码,没什么好说的,终究是需要落到实处的。

第四点跑测试,很多同学可能会忘,所以如果你能主动提出 run test cases,过几个例子检验一下,是很好的。

  • 一来是给自己一个修正的机会,因为有很多 bug 是你跑两个例子就能发现的,那即使有点 bug 你没发现,只要你做完了这一步,面试官当场也没发现的话,那面试结束后面试官虽然会拍照留念,但也不会闲的无聊再自己打到电脑上跑的;
  • 二来是展示你的这种意识,跑测试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说每道题我都做出来了,为什么还是挂了?那照着这四点对比一下,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常考不衰的原因

另外这道题为什么各大公司都喜欢考呢?

一是因为它能够多方面、多维度的考察 candidate:这道题考察的是基本功,考对数据结构理解使用,考能不能写出 readable 的代码。一场 45 分钟-60 分钟的面试,如何摸清楚 candidate 的真实水平,也是不容易的啊。

二是因为这道题可难可易,可以简单到像 Leetcode 上那样把 API 什么的都已经定义好了,也可以难到把 System Design 的内容都包含进来,聊一下 Redis 中的近似 LRU 算法。

所以 follow up 就可以无限的深入下去,如果面试官想问的你都能回答的头头是道,那 strong hire 自然跑不掉。那有些同学只会到第一层或者第二层,面试是优中选优的过程,其他同学会的比你多,沟通交流能力又好,自然就是别人拿 offer 了。

那今天就以这道题为例,在这里浅谈一下我的思考过程,为大家抛砖引玉,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

LRU Cache

LRU 是什么

LRU = Least Recently Used 最近最少使用
它是一种缓存逐出策略 cache eviction policies

LRU 算法是假设最近最少使用的那些信息,将来被使用的概率也不大,所以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就可以把这些不常用的信息踢出去,腾地方。

比如有热点新闻时,所有人都在搜索这个信息,那刚被一个人搜过的信息接下来被其他人搜索的概率也大,就比前两天的一个过时的新闻被搜索的概率大,所以我们把很久没有用过的信息踢出去,也就是 Least Recently Used 的信息被踢出去。

举个例子:我们的内存容量为 5,现在有 1-5 五个数。

我们现在想加入一个新的数:6
可是容量已经满了,所以需要踢出去一个。

那按照什么规则踢出去,就有了这个缓存逐出策略。比如:

  •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这个就是普通的先进先出。
  • 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 这个是计算每个信息的访问次数,踢走访问次数最少的那个;如果访问次数一样,就踢走好久没用过的那个。这个算法其实很高效,但是耗资源,所以一般不用。
  •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这是目前最常用了。

LRU 的规则是把很长时间没有用过的踢出去,那它的隐含假设就是,认为最近用到的信息以后用到的概率会更大。

那我们这个例子中就是把最老的 1 踢出去,变成:

不断迭代...

Cache 是什么?

简单理解就是:把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信息存起来,以便之后需要时可以快速拿到。

那至于它存在哪里就不一定了,最常见的是存在内存里,也就是 memory cache,但也可以不存在内存里。

使用场景就更多了,比如 Spring 中有 @Cacheable 等支持 Cache 的一系列注解。上个月我在工作中就用到了这个 annotation,当然是我司包装过的,大大减少了 call 某服务器的次数,解决了一个性能上的问题。

再比如,在进行数据库查询的时候,不想每次请求都去 call 数据库,那我们就在内存里存一些常用的数据,来提高访问性能。

这种设计思想其实是遵循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在读写数据库时,每次的 I/O 过程消耗很大,但其实 80% 的 request 都是在用那 20% 的数据,所以把这 20% 的数据放在内存里,就能够极大的提高整体的效率。

总之,Cache 的目的是存一些可以复用的信息,方便将来的请求快速获得。

LRU Cache

那我们知道了 LRU,了解了 Cache,合起来就是 LRU Cache 了:

当 Cache 储存满了的时候,使用 LRU 算法把老家伙清理出去。

思路详解

说了这么多,Let's get to the meat of the problem!

这道经典题大家都知道是要用 HashMap + Doubly Linked List,或者说用 Java 中现成的 LinkedHashMap,但是,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两个数据结构的?面试的时候不讲清楚这个,不说清楚思考过程,代码写对了也没用。

和在工作中的设计思路类似,没有人会告诉我们要用什么数据结构,一般的思路是先想有哪些 operations,然后根据这些操作,再去看哪些数据结构合适。

分析 Operations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这个 LRU Cache 需要有哪些操作:

  1. 首先最基本的操作就是能够从里面读信息,不然之后快速获取是咋来的;
  2. 那还得能加入新的信息,新的信息进来就是 most recently used 了;
  3. 在加新信息之前,还得看看有没有空位,如果没有空间了,得先把老的踢出去,那就需要能够找到那个老家伙并且删除它;
  4. 那如果加入的新信息是缓存里已经有的,那意思就是 key 已经有了,要更新 value,那就只需要调整一下这条信息的 priority,它已经从那次被宠幸晋升为贵妃了~

找寻数据结构

那第一个操作很明显,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非 HashMap 莫属,还不了解 HashMap 原理和设计规则的在公众号内发消息「HashMap」,送你一篇爆款文章;

可是后面的操作 HashMap 就不顶用了呀。。。

来来来,我们来数一遍基本的数据结构:
Array, LinkedList, Stack, Queue, Tree, BST, Heap, HashMap

在做这种数据结构的题目时,就这样把所有的数据结构列出来,一个个来分析,有时候不是因为这个数据结构不行,而是因为其他的数据结构更好。

怎么叫更好?忘了我们的衡量标准嘛!时空复杂度,赶紧复习递归那篇文章,公众号内回复「递归」即可获得。

那我们的分析如下:

Array, Stack, Queue 这三种本质上都是 Array 实现的(当然 Stack, Queue 也可以用 LinkedList 来实现。。),一会插入新的,一会删除老的,一会调整下顺序,array 不是不能做,就是得 O(n) 啊,用不起。

BST 同理,时间复杂度是 O(logn).

Heap 即便可以,也是 O(logn).

LinkedList,有点可以哦,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排排站,删除、插入、移动,都可以是 O(1) 的诶!但是删除时我还需要一个 previous pointer 才能删掉,所以我需要一个 Doubly LinkedList.

那么我们的数据结构敲定为:
HashMap + Doubly LinkedList

定义清楚数据结构的内容

选好了数据结构之后,还需要定义清楚每个数据结构具体存储的是是什么,这两个数据结构是如何联系的,这才是核心问题。

我们先想个场景,在搜索引擎里,你输入问题 Questions,谷歌给你返回答案 Answer。

那我们就先假设这两个数据结构存的都是 <Q, A>,然后来看这些操作,如果都很顺利,那没问题,如果有问题,我们再调整。

那现在我们的 HashMap 和 LinkedList 长这样:

然后我们回头来看这四种操作:

操作 1,没问题,直接从 HashMap 里读取 Answer 即可,O(1);

操作 2,新加入一组 Q&A,两个数据结构都得加,那先要判断一下当前的缓存里有没有这个 Q,那我们用 HashMap 判断,

  • 如果没有这个 Q,加进来,都没问题;
  • 如果已经有这个 Q,HashMap 这里要更新一下 Answer,然后我们还要把 LinkedList 的那个 node 移动到最后或者最前,因为它变成了最新被使用的了嘛。

可是,怎么找 LinkedList 的这个 node 呢?一个个 traverse 去找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要 O(n) 的时间嘛,我们想用 O(1) 的时间操作。

那也就是说这样记录是不行的,还需要记录 LinkedList 中每个 ListNode 的位置,这就是本题关键所在。

那自然是在 HashMap 里记录 ListNode 的位置这个信息了,也就是存一下每个 ListNode 的 reference。

想想其实也是,HashMap 里没有必要记录 Answer,Answer 只需要在 LinkedList 里记录就可以了。

之后我们更新、移动每个 node 时,它的 reference 也不需要变,所以 HashMap 也不用改动,动的只是 previous, next pointer.

那再一想,其实 LinkedList 里也没必要记录 Question,反正 HashMap 里有。

这两个数据结构是相互配合来用的,不需要记录一样的信息。

更新后的数据结构如下:

这样,我们才分析出来用什么数据结构,每个数据结构里存的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

那其实,Java 中的 LinkedHashMap 已经做了很好的实现。但是,即便面试时可以使用它,也是这么一步步推导出来的,而不是一看到题目就知道用它,那一看就是背答案啊。

有同学问我,如果面试官问我这题做没做过,该怎么回答?

答:实话实说。

真诚在面试、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实话实说就好了。但如果面试官没问,就不必说。。。

其实面试官是不 care 你做没做过这道题的,因为大家都刷题,基本都做过,问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只要你能把问题分析清楚,讲清楚逻辑,做过了又怎样?很多做过了题的人是讲不清楚的。。。

总结

那我们再总结一下那四点操作:

第一个操作,也就是 get() API,没啥好说的;

二三四,是 put() API,有点小麻烦:

画图的时候边讲边写,每一步都从 high level 到 detail 再到代码,把代码模块化。

  • 比如“Welcome”是要把这个新的信息加入到 HashMap 和 LinkedList 里,那我会用一个单独的 add() method 来写这块内容,那在下面的代码里我取名为 appendHead(),更精准;
  • “踢走老的”这里我也是用一个单独的 remove() method 来写的。

当年我把这图画出来,面试官就没让我写代码了,直接下一题了...

那如果面试官还让你写,就写呗。。。

class LRUCache {
  // HashMap: <key = Question, value = ListNode>
  // LinkedList: <Answer>

  public static class Node {
      int key;
      int val;
      Node next;
      Node prev;
      public Node(int key, int val) {
          this.key = key;
          this.val = val;
      }
  }

  Map<Integer, Node> map = new HashMap<>();
  private Node head;
  private Node tail;
  private int c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cap = capacity;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Node node = map.get(key);
      if(node == null) {
          return -1;
      } else {
          int res = node.val;
          remove(node);
          appendHead(node);
          return res;
      }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 先 check 有没有这个 key
      Node node = map.get(key);
      if(node != null) {
          node.val = value;
          // 把这个node放在最前面去
          remove(node);
          appendHead(node);
      } else {
          node = new Node(key, value);
          if(map.size() < cap) {
              appendHead(node);
              map.put(key, node);
          } else {
              // 踢走老的
              map.remove(tail.key);
              remove(tail);
              appendHead(node);
              map.put(key, node);
          }
      }
  }

  private void appendHead(Node node) {
      if(head == null) {
          head = tail = node;
      } else {
          node.next = head;
          head.prev = node;
          head = node;
      }
  }

  private void remove(Node node) {
      // 这里我写的可能不是最 elegant 的,但是是很 readable 的
      if(head == tail) {
          head = tail = null;
      } else {
          if(head == node) {
              head = head.next;
              node.next = null;
          } else if (tail == node) {
              tail = tail.prev;
              tail.next = null;
              node.prev = null;
          } else {
              node.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node.prev = null;
              node.next = null;
          }
      }
  }


}

/**
* Your LRUCache object will be instantiated and called as such:
* LRUCache obj = new LRUCache(capacity);
* int param_1 = obj.get(key);
* obj.put(key,value);
*/

总结


那再回到面试上来,为什么很多面试是以算法考察为主的?这样的面试道理何在?算法题面试真的能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吗?(当然了,对于有些工作经验的人还会考察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工作之后愈发觉得,这样的面试真的是有效的。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去解决未知的问题的能力,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是一直跟随着我们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的。那么在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有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做指引,nothing is impossible.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给我点赞留言哦~你们的支持和认可,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篇文章见!

我是小齐,纽约程序媛,终生学习者,每天晚上 9 点,云自习室里不见不散!

更多干货文章见我的 Github: https://github.com/xiaoqi6666/NYCSD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 LRU Cache 带你看面试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tz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