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曾经自己也庄严立志,可是发现事与愿违,感觉自己的立志是有问题的!今天再一次看到关于立志文章,分享出来!
立志是确定“成为怎样的人”。
敢愿是确定“成就怎样的事”。
立志与敢愿合而为一,就是人生使命。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今天的“功夫学堂”,为你解答。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答:
若干年前,在美国有一个年轻人,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发明了这样一个方法:
第一,在一个不被打扰的场合,准备几张白纸,在白纸的第一行写下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
第二,将你认为值得终生追求的内容,一条一条地写在纸上。
第三,不停地写,直至你哭出来。这句话可能就是你的心灵给你的答案,也就是你的使命。
当时,这个年轻人得到的答案是:“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点燃更多人的心灯,然后我悄悄地离开。”从此,他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自己的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要成为这样一个默默去托起和成就他人的人。
在上一次“寻找人生使命”的环节,我找到了自己当前工作和行业重大问题的结合点。我的困惑是:如果过一段时间,工作发生调动,我的使命是否也要发生改变?
答:
要学会区分“立志”和“敢愿”。立志是“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敢愿是“我要成就一件怎样的事”。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本质上就是心灵品质的差别,人的心灵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为5个层次: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阳明先生12岁时就说“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也就是说,生命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而立志就是让我们去思考自己到底要具备怎样的心灵品质。
正所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有了立志之后,我们还需要给立志一个更加可触可感的抓手,一个充分呈现、展现我们心灵品质力量的舞台,那就需要将立志和工作、和岗位结合起来,这个就是“敢愿”。
比如一位作家,他的立志可以是“朝向圣贤”,他的敢愿可以是“在十年内写出一部利益人心的伟大作品”;一位厨师,他的立志可以是“成为值得托付之人”,他的敢愿可以是“做出能带给人幸福的美味佳肴”。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什么岗位,都可以让这份工作成为“成就自己、成就他人”的舞台。
假设在这里有一位车工,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伟大的车工”,这里面既有立志,也有敢愿。随着环境变化,敢愿可以改变,但志向不能变。换句话说,如果你真的立志要成为一名大国工匠,你可能就会放弃当科长、做厂长的机会,坚守在一线,享受和零部件、车床合而为一的体验。慢慢地,你的生命就会开始舒展,生命充分舒展的时候,创造力就会涌现,那么自然而然你就会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比如你会成为加工火箭发动机某个关键零部件的“大国工匠”。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志向。这样就会沦为阳明先生所说的“茫茫荡荡”,没有志向的牵引,生命就会随波逐流,这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因此,阳明先生才说“后世大患,尤在无志”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事” 。
总而言之,立志是去思考“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敢愿是“我要成就一件怎样的事”,敢愿可以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化,但立志应当志存高远,一以贯之。
在观照时,能够看到自己的很多念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些念头我想摆脱,却又感觉好像很难做到。该怎样提升对念头的掌控能力?
答:
起心动念决定了我们的意识、语言和行为,进而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故,掌控了起心动念,也就掌握了生命的战略主动。但我们同时要明白:掌握念头的能力,是明心、净心持续用功的结果,明心的功夫强,我们就能迸发更大的能量和智慧,就会升起更多的好念头。所以,我们要把目光和重心,放在明心、净心的“功夫”上,而不是紧紧盯着“结果”,凭空悬想“什么时候才能掌控念头”。就像种庄稼一样,如果从春天到秋天,我们在阳光、雨露、水分、肥料、耕耘等方面上下足了力气,自然也就不用担心秋天的收成了。所以关键要在源头——明心和净心上用功。
净心是切入点,可以让我们挖出心中潜藏的毒瘤,但对我们帮助更大的其实是明心,对人生四个重大的体证越深,净心的动力就越大,掌控念头的能力就越强。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点:这颗心奥妙无穷,所以我们不论明心、净心功夫如何强,也会有念头不受控制就冒出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观照的功夫就尤为重要。在念头刚冒出来时,我们就要能够看到它,然后再用明心的功夫、用自己的志向来引导念头。日积月累,这种念头不受控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程度也会越来越轻,我们也就会感觉越来越自在。
核心是不要急于在掌控念头的“结果”上用功,而是要在明心净心的“功夫”上用功,从提升观照能力开始,看清念头,挖出毒瘤,最后再用志向或者圣贤思想来引导自己的念头。
人生使命=立志+敢愿 人生使命=立志+敢愿 人生使命=立志+敢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