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71钱币二(中国古代钱币(第二组))邮票

T71钱币二(中国古代钱币(第二组))邮票

作者: 兰州大黑钱币收藏 | 来源:发表于2024-05-20 07:30 被阅读0次








T71钱币二(中国古代钱币(第二组))邮票

发行日期:1982-2-12

发行量:258.16万套

全套枚数:8枚

全套面值:1.90元

齿孔度数:11.5*11度

整版枚数:50枚

印制机构:北京邮票厂

版别:影雕套印

各枚详细情况

编号 面值 规格(MM)名 称 发行量 设计者

1 4分 30*40 鬼脸钱 470.16万枚 卢天骄

2 4分 30*40 “殊”布 468.66万枚

3 8分 30*40 “下专”布 761.66万枚

4 8分 30*40 “甘丹”布 657.16万枚

5 8分 30*40 尖首刀 788.16万枚

6 8分 30*40 “明”刀 838.91万枚

7 70分 30*40 “晋化”刀 312.66万枚

8 80分 30*40 “照六化”方孔圜钱 258.16万枚

背景/介绍:

    1982年2月12日发行了“中国古代钱币”特种邮票(第二组),选取的是战国时期的八种金属货币。

    第一枚“鬼脸钱”,为战国时期楚国仿海贝形铸造的铜贝形货币,币文释法不一,俗称鬼脸钱。安徽省寿县等地出土。

    第二枚“‘殊’布”,为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的铲形货币,币文释法不一,俗称“殊”布,安徽省宿县等地出土。

  第三枚“‘下专’布”,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铲形货币,圆首圆肩圆足,首及两足各有一孔,俗称三孔布。

    第四枚“‘甘丹’布”,为战国时期赵国在甘丹地方使用的铲形货币,平首平肩尖足。

    第五枚“尖首刀”,为战国时期燕国使用的刀形货币,刀首较尖,故称尖首刀,在河北保定出土。

  第六枚“‘明’刀”,为战国时期燕国使用的刀形货币。币文释法不一,俗称“明”刀,在河北易县出土。

  第七枚“‘晋化’刀”,为战国时期赵国在晋阳地方使用的刀形货币,刀背平直,形制特小。

  第八枚“‘镑六化’方孔圜钱”,为战国时期齐国在镑地方使用的圆形货币,圆钱中有一方孔。

  西周至战国时期,金属货币主要有布币、蚁鼻钱、爱金、圜钱四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币制,这就是圆形“半两”钱。这种方孔圆钱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铜钱的基本形制,一直到清朝末年为止,沿用达2000多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71钱币二(中国古代钱币(第二组))邮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wn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