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武志红的一篇文章,《程序,封闭与控制》。
生活中我们常常做出很多计划,但也常常因为计划无法完成而抱怨,常常强颜欢笑,但内心却迁怒于他人,因为他们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
这种现象的原因被认为是无法掌控自己或者他人,是对于不确定的焦虑。
这一点在早起的过程中尤为明显。
"我常在早上起来之后,给自己安排很多事情,但也因为没能完成计划,而紧张焦虑,看着早上大家都能按时起来,有目标感,我感到十分迷茫。"
现在是早起的第2周,今天是工作日的最后一天,有位小伙伴已经连续三天没有打卡了。
我观察了她早上打卡的语音。
"今天早上要赶紧起来,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还有很多课要备。"
"今天必须早点起来,马上就要迟到了。"
……
语气里充满焦虑,她的自我对话中,看似很有目标感,但其实有强迫和控制的意味。
在生活中大家常常有这样的心情,这也是不安的来源。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自己足够的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也就是缓冲空间,是从一个状态到达下一个状态需要转换的时间。
很多人在生活中并没有给自己过渡的时间,常常是到了公司就开始机械工作,也常常因为被打断,就立即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晚上下班回到家就又开始忙活起来,看看表发现时间不早了,就急忙睡觉,早上起来更给自己安排一堆任务,沉重的一天就又开始了。
没有过渡空间的计划往往不是合理的计划。
因为计划中包含着变化,如何处理变化才是落实计划的保障。
晚上睡觉前,我提前5分钟关上了灯,享受这份静谧,身体过渡到了睡眠状态,心情也开始平静,然后安稳的睡了。
早上起来安排计划的时候,我刻意减少自己处理的事情,也允许早起的时间晚一点,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反而有了更多的确定感。
我发现自己对时间的安排更加的合理了,也有时间处理那些预料之外的事情了,因为合理,所以完成也在计划内了。
在生活中,常常给自己一些过渡空间,不仅是与自己内心的和解,也会在处理人事物的时候多了一份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