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群人,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习精益求精,对待知识近乎疯狂。今年暑期共读让我近距离一睹他们的风采。回来后有老师问我:“丁老师,你们的共读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该怎样回答,静下来一想,共读应该是“一群疯子的狂欢吧!”因为直到今天,回首暑期共读,眼前闪现的还是捧书静读的身影,神情专注、沉漫其中、忘记自我的神情,挑灯夜战的背影……耳畔回响的依然是抑扬顿挫的朗读,带有磁性的讲解,各抒己见的争鸣……学习热情如七月的汝阳,热度高居不下。

初露“疯”芒
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姜堰的侯机大厅里。刚刚参加完姜堰承办的第十九届新教育年会,准备赶往汝阳,参加暑期共读。相遇一次实属不易,主动上前打招呼,倍感亲切。但简单自我介绍后,不约而同拿出书来,开始啃读。忘记疲惫,忘记奔波,忘记嘈杂,潜心静读。一路上无论是候车厅,还是飞机上、汽车上、等车途中,只要有空闲时间都是一个姿式——读书,他们以最优美的姿势行走在全国各地。

“疯”在共读中
7月16日在汝阳实验小学开了一个简单的破冰仪式,拉开了共读的序幕。我们来自河南、山西、内蒙、湖南等全国各地。有乘飞机、动车、高铁、火车、汽车、轻轨来的,还有自驾来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普通教师、班主任、环节干部、副校长、校长,还有网师的榜样教师。各自承担不同科目的教学,英语、数学、政治、语文等五花八门。他们个个知识渊博,深耕课堂。不但发展自己,还培训教师、培训家长。很多老师辐射面很广,帮助更多的学生、家长、老师成长。身体力行地践行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睁大双眼,用心观察,他们何以这般优秀?原来,优秀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是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我羡慕韩永霞老师读过那么多的教育学著作,她对《民主主义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经过交流才知道,她沉浸网师十年,十年磨一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刘广文老师才华横溢,既可以洋洋洒洒聊文学,又可以一针见血剖析杜威。思维逻辑性强,语言犀利,条理清晰……他是网师的讲师。我知道身边这样的人有很多。每天七小时的共读,其实不仅七小时,上下午提前一小时就已经坐满了人。朗读有技巧、导读有方法、剖析有深度。讨论、交流、争辩,有效对话,有时争辩得忘了中场休息,有时不知不觉早超过了预定的时间。每天结束后才感觉腰酸背痛,两眼干涩。

“疯”在共读之外
有人说: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之外。晚上的表现更令我吃惊。每天大约读3章内容,思维导图、共读回放、学员心声,第二天就见报。效率之高,令人折服。这背后有多少人在负重前行,有多少人在忘我工作。
听了马增信老师与郭良锁老师交流如何安排作息时间?我对他俩肃然起敬。

马老师要求网师的专家们在每晚10:30之前完成稿件上传,因为他要在十点半开始审稿,12:00初审完成,传给郭老师。郭老师复审到凌晨一点半,两人定稿、排版、完成简报。
马老师说:“我的时间是被分割的”。
8:30——10:30睡觉
10:30——12:00审稿
12:00——1:30睡觉
1:30——2:30完成简报
2:30——6:00睡觉
6:00——7:00写作

郭老师则白天抽空休息,晚上工作。看着郭老师满头白发,既让人钦佩,又让人心疼。
各“疯”其“疯”
王珍老师用学习对抗疾病,只因生命叙事记住了她的名字。见到她时,感觉格外亲切,学习可医病。生活因抗争而丰富多彩,生命因超越而丰芳多姿。

唐艳老师是自费来共读的。我俩住一个标间,离得近,看得真切。她更像一个疯子。每天晚饭过后,开始练习口语、跟读英文名著、听家庭教育、写读书随笔、做电影课程、一边躺在床上锻炼身体,一边听书……只要一睁眼就在学习。她自费参加了好多届新教育年会,她会记下每天的学习清单:
1、共读《民主主义教育》7小时
2、读水滴英语和火箭单词50分钟,读百词斩学习15分
3、做网师作业2小时
4、读英语报《怦然心动》35分钟
5、散步1小时
6、电影课程2小时
7、复习英文诗歌3首30分钟
……
她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学习、健身同时进行。一位普通的英语教师执着地活出自己的模样。我喜欢上了这个疯子!写作指导、家庭教育、健身休闲、读书写作、理想课堂、电影课程制作……样样精通,说来头头是道,疯狂驰骋,乐在其中(我还和她学会了口红的制作方法)。

有人说:这次共读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读书。这“一个疯子”就是郝晓东老师,这话不假。那天早上,郝老师思考着共读中同学们争辩的一个问题,边走边想。步行 三分钟便到的汝阳实验小学,他竟然迷了路,最终开启了手机导航,才回到课堂。共读中郝老师始终聚焦知识本身,用怀特海、博尔诺夫、阿德勒、苏霍姆林斯基、庄子、老子、朱熹、王阳明等古今中外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心理等的观点解释民主主义教育,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新教育理论、网师学习,举例论证,投入其中,忘记自我。共读,原来是一群疯子的狂欢。
……
网师中这样的老师有很多, 有的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奶奶、爷爷了,但他们依然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生活。还有好多老师学校没有加入新教育,但一个人艰难前行,执着追随。
杜威说:“教育是无目的的”。那么本次共读也是无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学习以外的任何东西,学习本身是目的。体验当下学习的快乐,学习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共读的价值。不以牺牲当下的幸福来换取将来的幸福,这是当下教育所呼唤的。当下就要体验幸福,这才是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诠释。
“教育是生活、生长及经验改造”。习惯是生长的外在表现,那就让学习成为习惯吧!让成长不断发生,教育是经验的改造,那么发展自己就是当务之急。
读懂杜威,做一名专业教师。但只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写作、著书、游学……像孔子一样当老师,像身边的每一位专家这样当老师。已立立人,己达达人,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能做多少做多少。不浮躁、不张扬,静静守候,默默耕耘。平静时安若呆子,狂热时近乎疯子。这一帮人是那样的相似,因为尺码相同。而他们又是那样的不同——各有特色,活出自我。

只有跟对人,才能走对路。共读,让我学会了选择。选择将学习作为生活方式,将发展自己、丰盈生命作为行走的路径。且学且思且成长,且行且乐且疯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