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  初识计算机网络

读书笔记  |  初识计算机网络

作者: Evelyn_Chan | 来源:发表于2016-08-29 19:39 被阅读208次

    参考资料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编著)

    一、因特网

    1.几个基本概念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internet):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即“网络的网络”,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因特网(Internet):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亦作“Web”、“WWW”、“W3”,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万维网并不等同互联网,万维网只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是靠着互联网运行的一项服务。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 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 :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从因特网管理机构批量申请IP地址,并面向机构或个人提供IP地址使用权服务,(根据覆盖面积和所拥有IP地址数目)分为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三个层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就是我国最有名的ISP。

    IXP : 因特网交换点,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

    3.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特点:面向公众,所有RFC文档可免费从因特网上下载,任何人可发表意见或建议

    机构:由因特网协会(ISOC)下属的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IAB分设因特网工程部IETF(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和因特网研究部IRTF两个工程部。

    4.因特网的组成

    根据工作方式,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i 边缘部分

    概念:由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端系统)组成,利用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使主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

    (端系统之间)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ii 核心部分

    概念:由许多网络和把他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向网络边缘部分中的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负责转发收到的分组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传输分组

    报文:发送的整块数据

    分组:又称包,将报文划分成的一个个数据段加上首部(又称包头,含必要的控制信息)构成一个个分组


    二、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按网络的使用者,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3.接入网AN,又称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

    2.带宽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3.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和

    4.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发送时延发生在及其内部的发送器中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传播时延发生在及其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处理分组所花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在排队等待进入路由器所花的时间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注: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光纤信道的传输速率高是由于大大提高了发送速率而非传播速率。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X 带宽,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特点:信号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四、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即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1.OSI的体系结构(七层协议)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由上而下)

    2.TCP/IP的体系结构(四层协议)

    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由上而下)

    图片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

    3.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由上而下)

    i 应用层

    任务: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利用运输层传送报文

    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FTP协议等

    交互的数据单元:报文

    ii 运输层

    任务: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运输层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iii 网络层(网际层、IP层)

    任务: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选择合适的路由

    网络层协议:IP协议

    传送数据的单位:分组(IP数据报)或包

    iv 数据链路层

    传送数据的单位:帧(IP数据报组装而成)

    v 物理层

    传送数据的单位 : 比特


    欢迎关注之后笔者关于五层协议的详细解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初识计算机网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ax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