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位在严肃文学界颇有声望的学者,在上班的路上,偶尔路过一个地摊,并偶尔瞥了一眼,就看到了一本封面写着"红墙里"的本子,出于好奇拿起来翻看了一下。
地摊老板看着到嘴的肥肉,连忙笑脸相迎,"这位先生好眼光,这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品……"
还没等老板说完他的营销词时,一目十行看了几页的学者连忙打断他的话,"这本书哪里得的?"
老板被问得愣了一下。这年头生意不好做,总不可能实话实话是路边的死尸身上翻出来的吧。“这位先生可是真有眼光。这可是家父从一位大作家手里收的,具体是哪位大能,我是不知道的。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神作……”
学者没听老板废话,商定好了价格,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
赚发了,一本破本子就赚了这么多。看来得多去劳动一下了。老板一边数着钱一边计划着发财大计。
学者带着书回家了。他看了许久,越看越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神作。作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书中所写的部分像是发生在附近的大学里的,只可惜后面残缺了一些。任凭学者如何追问地摊老板,都没有下文了。老板总不可能坦白说是由于紧贴着尸体有味道就给撕了吧。
学者拿着残缺的书,到了书中的学校。碍于学者在严肃文学界的地位,校方出面接待了他。在学者对这本书的一番赞扬之后,校方印了许多复印本,发给众老师,希望能辨认出这是自己学校哪位学生的作品。
不出半天,以前给他上过课的老师站了出来。于是学校高层连同老师就紧急地连夜开了一个有关会议。
一个月后,学校办了一场记者会。座在上面的有校方高层,学者和一位老师。
记者:“校长您好,关于这部文学史上的瑰宝,您有什么看法?”
校长:“这是本学校倾尽一切师资力量和财力,支持他创作出来的。唉,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年纪轻轻就去了。呜呜呜……不过他虽然身死,但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在此本校将正式推出这本记录着本校美好光辉岁月的书,谨献给大家,并计划建造一座作者的雕像立在校园里,让他的精神永留与世。”
记者:“您好,身为严肃文学界的领头人,您认为这本书如何?”
学者:“这本书可以说是达到了近百年以来文学界的巅峰,堪称国之瑰宝。原本鄙人是不打算对其进行续写的,奈何鄙人对本书感慨良多,不忍心其残缺于世,再加上校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就只好狗尾续貂了。虽不敢说完美,但求问心无愧。”
记者:“老师您好,当年是您教出这样的学生的,对此你有什么分享一下的吗?”
老师:“关于他啊,当年可是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我细心地教诲下,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不足,终于写出来这部旷世巨作。也不枉我当年的一番苦心了。”
记者:“最后想再请校长先生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续写的与原作之间的情感变动。二是想问一下校方是如何打算对书本收益的分配。”
校长:“关于第一点,我们请了许多相关文学专业的学者进行商讨,得出如下结论,全本的手法是欲扬先抑。前部中透露出的哀伤正是为后部的赞扬作铺垫。这也是我们大胆地恳求学者续写的缘故。至于版权的收入,一部分将由续写的学者所有,一部分本校将用作推行学校的文学教育,争取多出几个文学大家,剩下的将捐赠给贫困学生用于书籍的购买,物质的贫乏并不能阻挡他们追求精神的丰富……”
还没等校长说完,现场响起来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