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绘本对阅读力的提升是助力,还是阻力?

绘本对阅读力的提升是助力,还是阻力?

作者: 小白记录本 | 来源:发表于2021-05-31 06:53 被阅读0次

    绘本可以吸引各年龄层次的读者,触动阅读兴趣,诱发阅读行动,但是许多人也发现,有些孩子从小就接触绘本,而失去了阅读文字书的能力,影响了持续阅读,如此以来绘本,在孩子阅读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启蒙阅读兴趣的作,助力,但也可能是发展高层次阅读能力的阻力。

    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呢?我们先来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阅读力? PlRLS阅读力测试指标发现,阅读力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其关键在于能从外在走马观花式的“看”书进入感受与思维的内在交互激荡,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感而有所得。

    一.绘本是阅读力的阻力?

    如果读者被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只停留在浏览画面,五光十色只是浅表和具象地看到,长久下来就会过于依赖图像的具体呈现,容易造成想象力的停滞,思考力的丧失,这对于需要想象思考,自行组织意义的文字符号,就会失去兴趣,已经没有耐心去读文字书,失去了生化阅读的动力。这也是很多专家强调课件PPT等直观手段运用的多了,学生就不去思考了,阻碍学生的想象力的依据;同样也是孩子在家只看手机看动画片看的多了,他们的思维就会依赖于图像呈现,也容易造成想象力的停滞和思考力的丧失,就不不会再认真的去读文字性比较多的书了;在幼儿认知方面同样也是的,比如说认识苹果我们就给他画一个红色的苹果,告诉他这就是苹果,那孩子再看到一个青苹果可能都不知道,那也是苹果,它对于苹果的认知全部就是上次看到的红色果子,但是如果从文字来学习苹果,因为苹果是出现的符号学习者,就必须经过主动想象思考来认知学习的主题,比如苹果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再从这些信息进行推论整合,逐步在心中构筑苹果的概念,这个过程就如同前文对阅读率的定义是获取信息进行推论通整,从而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理解的过程。

    综上所述,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担心绘本的图画阅读的多,会成为阅读的阻力的原因。

    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绘本的图画吧!

    绘本的图画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指涉:以图像具体描绘出事物;一种是示意:以图像作为表示意思暗示意图的媒介,形成意象表达,思想情绪,抽象概念等等内容。

    绘本是视觉的艺术,呈现具有传递表达思想的目的,因此一本优秀的绘本通常布置有外在辨识事物的纸屑功能,更常运用的是图像作为示意的图像,将图画转化为意象的表征,以传达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绘本图文的关系:说作者要表达这样的一个意思“一只凶猛的老虎突然跳了出来。”这时候的图画上呈现的不是一只凶猛大老虎,而是灌木丛向一边倾斜,灌木丛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这只老虎来的突然,以及他的凶猛。

    也就是说绘本的图像不只是直白的,而是必须通过读者提取整合同整信息来领悟图画背后的主题和意义的,要想读懂绘本,必须经过抽象思维进行理解。

    二.绘本是阅读力的助力?

    1968年生物学家斯贝瑞爱德华提出了人类大脑左右二元思维模式的创新研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斯贝瑞博士发现人类语言的分析的思维的,主要通过左脑模式来运作,而形象的感知的能力,则有所谓的右脑模式来运作。

    我们很多传统教育过于注重文字能力,强化分析概括性的思维和表达,偏重于左脑,思维模式欠缺右脑的辅助缺乏合理的途径。那绘本可以让我们通过图像感知来触动大脑启动感觉技能,把从图像中感知到的信息和自己生活与学习经验进行链接,经过想象与推论得出某种概念,再传达到大脑的语言,系统将其加工全是灵活运用在左右脑功能串联起图像感知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时,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将更加生动,更加深刻。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育中,是非常欠缺右脑这种感知模式的。

    经常阅读绘本的孩子会教脑中的信息,经过右脑的图像感知再传达到大脑的语言系统那么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信息就不再只是简单的输出,而是仅有感觉与情绪交流后的体会,能转化成一幅幅细腻生动的心灵图像。

    如果读者对语言文字有感觉有共鸣,也就是掌握了阅读力,掌握了阅读的密码,他们读的一句句的文字,在他们的脑中,同时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就更加深刻,生动,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画面感。

    由此可见,绘本对阅读的提升是是助力而绝不是阻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本对阅读力的提升是助力,还是阻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ev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