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分享了一部豆瓣评分不高的电影,柔情史。之所以分享,我觉得这部影片给了强烈的共鸣,不管是自己为子为母,都被震撼。
片子的英文片名是“Girls Always Happy”,“女孩永远开心”,但是电影里面,她们明明都不太开心,第一遍看完,我最强烈的疑问,为何取这个名字,即没有柔情,又没有开心?讨论后发现,是有一点讽刺,还有就是渴望吧。!
小雾,学习导演,毕业后做着自由职业,编剧,给自己在胡同里租了一间漏雨的屋子。她的交通工具,滑板车。她退了休的妈妈不想和老人住在一起,选择和她同住。故事就是她们的日常琐碎,吃饭怎么端碗、喝牛奶有没有喝干净、拉的是不是香蕉样的大变、睡觉有没有关WiFi、走路是不是歪头、男朋友怎么找……
讨论吸引我的一个点就是关于文艺女青年。这对母女,妈妈退休没去跳广场舞,爱写诗写作,女儿也是编剧,典型的一对文艺女青年。文艺女青年的典型的特征:喜欢文学、诗歌、戏剧等;特别能作;喜欢大叔类型的男朋友;喜欢社会团体等。又有人问了,文艺女青年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有一个不太冷漠的妈妈;母亲的自我认同差;父母关系不好;母亲的生活重心聚焦在女儿身上;父亲有很多风流韵事(电影女主父亲生病去逝)。文艺女青年的人生呢?较多的结婚生子,步入人间烟火,成长为独立女性。还有一类,步入文艺处女青年,无生活的现实感。
这么分析了文艺女青年,对小雾的男朋友就好理解了。影片中的大叔对她宠爱有加,却没有恋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宠爱女儿的父亲。泡澡时给她吃苹果,挡着保安让她去滑滑梯,母女发生矛盾时,他发微信帮忙解决,指导她写作,引导她社交。她好朋友劝告她,这么宽容她的人,应该嫁了,而小雾却觉得,这太好了,感觉不真实。她在母亲这里获得是伤害指责,爱恨情仇,让她觉得世界就是二元的,动不动就要遭报应,不稳定的,美的都是假的不真实。从来没被温柔对待过的人,即使遇到温柔也认不出,人只能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中,相对于打破固有思维,更愿意困在熟悉的牢笼里,那里有熟悉的安全感,哪怕是痛苦。而我们多少人能觉察,我们都在熟悉的模式里虐待自己,害怕那个真实的美好!而我带着这份觉察,过了真实舒服的周末。
健康的亲子关系该是怎样的呢?影片中这对母女相爱相杀,相互粘合侵入,当母亲听到女儿分手,得意的神情,是她自己无法觉察的。当听到女儿说她口红的问题,觉得自己被女儿嫌弃,哭闹大骂女儿薄情,早知道把你按尿盆淹死,甚至诅咒女儿,进行道德绑架,反复强调自己的付出,期待女儿感恩戴德,还要找绳上吊,以死相逼。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母爱,指向分离。没有界限的亲子关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日都在上演。
对于冲突的讨论也很启发我:她们都会用最刻薄的话伤害对方,但又会很快相爱。尽管这个循环,有她的问题,而世间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母女关系,她们从未争吵过,也从未亲密过。能够面对自己的阴影,需要勇气,而现实生活中,能面对的人很少。所有问题不触底都是在防御,撕开温情的面纱看到阴暗、原始甚至丑陋,关系才能更近一步。
这个影片中吃喝的特写很多,从精分的角度看也很有意思,至少让我更懂得自己。我自己会在压力大的时候觉察到特别想吃,有时候会吃到撑。老公曾为此觉得我是一大度之人,其实吃得撑和吃不下一样,都是防御。吃的满足是一种退行或者匮乏,是匮乏还是退行?匮乏会是吃得多没有满足感,而有羞愧感,因为无意识强大超我,或者忽略型客体对内在小孩说“你不配”。
这部影片的片尾很是独特,小雾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小孩》
小孩,你知道吗?我不会喜欢你,就算你丑得让人怜惜,你太早学会了卖乖,你天生卖乖,以为我看不出吗?讨好我也没用,世界上只有你妈最爱你,真爱你,对我笑又有什么用
你父亲不在吗?他有很多钱,还是他早就死了?让你这样假装纯情,或是楚楚可怜,更不必炫耀你的爷爷奶奶全都在世,独享你的恩宠,希望他们的爱让你变成十足的废物
小孩,我不会喜欢你,你怕了吧!用哭的,我也哭,比你还使劲,你从未见过咆哮的哭泣对吗?吓死你,好,就这样,你没表情了,我不是舒心,而是当你不存在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成年后的小雾写给小时候的自己的,只是时间关系,没有讨论,值得品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模仿,写给小时候的自己,只要你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