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一个虚构出来的大神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一个虚构出来的大神

作者: 庆哥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4:39 被阅读0次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学园就读20年,直到老师柏拉图去世两年后方才离开。他18-38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的20年,是亚里士多德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对他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然也有他自己的努力在其中,比如后面的各地游学、九死一生的逃难,相比之下要比他的老师的老师幸运很多,前面讲过,他老师柏拉图的老师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死是雅典甚至是古希腊的一个悲剧或者说是悲哀,被判为不敬神罪,引进外神罪,被处死。这师徒三人在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方哲学史的起源。

    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一个只崇拜权威,唯唯诺诺没有建树的人,相反,他在哲学方面颇有见解,与柏拉图的哲学观持相反的态度,而西方哲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柏拉图主义者和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接下来我们看看二者的区别。

    雅典学派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柏拉图算得上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是唯心主义观点,他强调我们判断事物需要领会现实所感背后的“理型”或者“事物本身”,而不能停留事物表象,也就是一种“形而上学”(一种哲学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本质,存在结构及原理,用于研究不可证明的无形世界,超越经验的东西:如灵魂、自由意志、神学,起初更多的也是为神学服务),是静止、冷静、独立、理性、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宇宙的本质和现实的意义。与之相对的,我们可以把亚里士多德称为是“经验主义者”,包含着唯物主义,因为他更倾向于通过对世界的观察(而非纯粹的理性做出判断)做出结论,他主张从现实角度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发展,主张法治,而他所说的法并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形成,而是从历史中找到人们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历史的理性,他非常推崇君主制和民主制的结合,也就是在民主和君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柏拉图的观点是一个城邦一个国家的法律应该有最有学问的哲人王来制定,由他们来告诉世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然他也希望自己是其中一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们政治主张的不同之处。但我们也能看出共同指点,大多数哲学家、思想家都有着较强的政治抱负或者说有掌控他人命运的欲望(这里插一句废话哈,就我现公司老板也是如此,他是一个基督教徒,自称已经走到哲学的尽头开始了神学,经常讲着一大堆道理告诉我们理解了他所说的话就能改变命运),在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咱暂且不评论是非对错好与坏,据说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经常因为观点的不同跟老师吵架,所以在柏拉图晚年他们关系不是很好,接下来咱们继续谈谈亚里士多德。

    学生亚历山大

    当然“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划分,或政治主张的划分并不能完全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范围,他涉及的主题非常之多,在达尔文没出现之前他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无人比肩、物理学、天文学、政治学、逻辑学、伦理学也颇有造诣,当然他的“经验主义”也犯过错误,只是次数比较少,简单列举几个,1、天文:亚里士多德认为天体是实质的,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地是由不同物质组成,地球由水气火土四中元素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物理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真空的存在,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才会运动,认为落体运动中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下得快(此结论后被伽利略和牛顿推翻)。3、认为白色光是最纯洁的光,其他我们看到的光都是发生变化的,是不纯洁的,直到17世纪人们还对此观点坚信不疑,直到牛顿用三菱镜发现太阳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而白色就是由这七种光构成,这七种光才是最纯洁的。(其中第二点曾经一直被基督教徒用来引用,用来说明耶稣的神迹,如果不是耶稣,地球怎么会自传,太阳怎么会公转呢,现在也有好多无法解释的事物都用万能的上帝来解释,这是有神论独特观点)。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也有一些伟大的著作如《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他在书中讨论什么会使人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的问题。他首先思考作为人生的目标“善”为何物。考察到幸福就是人生目标这一观点,并对这个观点加以限定,认为人生必须把目标对准美德,才能达到真正的善。

    接下来他考察着美德行为需具备的要素,他认为美德是一种“中道”,或者是极端之间的中间点。勇敢介于懦弱与鲁莽之间,康概介于吝色和挥霍,是一种圭泉的“美德中道”概念,不要太冷,不要太热,只要刚刚好,就可以说是中国的中庸思想。

    他提出一个困难的理论,钢丝绳定律: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行走在伦理的钢丝绳上,当我们偏离美德时,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并找到解决办法。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伦理也就变成了一种日常训练,通过调整和理解自己的行动,来做出合乎道德的行为,相比如柏拉图的感受事物本质,看透表象,找出“理型”付之行动,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灵活可实施的伦理方法,也是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哲学的核心部分。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德式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读起来比较枯燥,理论化知识,专业术语很多,但其中包含持续影响后世哲学的伟大洞见。在“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比柏拉图理性和冰冷的观点更人性化,更灵活,有可实行性,也是这些点让这本书成为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编才疏学浅,对此书也只是管中窥豹,写以小文,抛砖引玉,要是有朋友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个作品有不同看法,有高见,不妨在文末留言,我们探讨一番,如果觉得写得还看得过去请转发分享点赞。(文中提及宗教、法制只是用于探讨哲学文学,并无他意,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一个虚构出来的大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j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