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轼 北宋词人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的伤春哀而不伤,忧而不怨,在春之将去的淡淡哀愁中,调和进旷达的生活情趣,通过对比的方式:花色与果实、此处与彼处、墙里与墙外、行人与佳人、多情与无情,折射出独特的人生意趣。
起句就是揭示出一对矛盾,花褪残红而青杏尚小。既有花褪残红的不舍与伤感,也有青杏已结的喜悦。
二三句宕开一笔,视线从一花一枝移开,静谧安详而灵动春景:燕子闲飞,绿水静绕,人家可见。这一画面之美冲淡了花红与果实的矛盾。。
歇拍两句承起句而来,视线回到静物上,“枝上柳绵吹又少“,是何其伤感,但是此处春去,彼处春回”天涯何处无芳草”,尽力排解这种伤感。春天只有地区间的流动,从未消失过,跨越了局部思维的限制,让人体味到一种广阔的拥有,展示出一种鸟瞰全局的胸襟。
下阙由“绿水人家绕”的“人家”二字生发开来,墙里墙外的佳人与行人之间,无情与多情的一对矛盾。
墙里的佳人自顾自荡着秋千,品尝悠闲,对花褪残红,柳绵吹少无动于衷。
但偏偏与墙外行人的目光相遇,以至于忍俊不禁,笑声顿起,充满了一种略显狡黠的热情。显然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的人。
然而,就在行人欲有进一步的言语和行动时,佳人却带着笑声回去了“笑渐不闻声渐悄”,刚被唤起的一种情愫又被这无情的举动怔住,徒有懊恼之心却又无可奈可。
这种不期而遇和迅即分离,一种世间极为普遍的有情与无情的矛盾存在。既然普遍存在,则何须为多情而兴奋,为无情而沮丧呢?自然而然地与上阙的春去夏来的道理结合在一起,“天涯何处无芳草”。
全词看似上下阕各叙情事,哀乐不同,情理有间,实际是一统于相同的人生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