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略吵,啰嗦几句。
北京·清河写字是件小事,事实上也是件费力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很让人恶心,我想,凡是写过的人大都会这样觉得。如果你写字很潦草的话,对此更是深有同感,因为那惨不忍睹的画面真的很难看的。好在人类的智慧到目前为止,发挥的得还不错,发明了计算机。这样一切都好办多了。不管写字难看与否,输进去的和打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的,很多场合下,好坏不用摆到台面上看,这对于爱比较的国人来看,确实是一种解脱。再往下一步发展,计算机再配上互联网,基本上信息的输进和输入都可以解决了。这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表达的需求了。
是的,扯远了。想说的是,其实是写字。
一般,我更倾向于将写作称为“写字”。因为,文字性的东西,不管是一般性的文章或是应用性极强的报告、计划书也好,这都是由单个的文字构成的。也就是,一本新华字典,几乎可以囊括由简体字组成的书面作品。文章,毕竟是由字组成的。
先说说写字的作用,大概可以说个几点出来。
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写字是任务完成的交付物。工作和生活中,用到写字的地方多了去,不管你写字水平如何,基本上都得写两句。什么汇报工作、什么邮件、什么考试写两句作文等,不要以为简单,有时候多了还会应付不来呢。
从个人表达角度看,矫情的人,或者说表达欲望强烈的人,多少都会通过写字来说几句话的,这个时候,文字对他们来说,真是个再好不过的工具了。毕竟,低成本的表达和宣泄,与开个演唱会来摇头晃腰地表达自己,绝对是划算太多。并且,借助互联网,理论上看,也能覆盖不小的范围了。
从写字对思考方式影响的角度看,有人认为写字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我觉得,写字是有助于更好的思考。这两个动机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为了提高自己思考的水准,后者的目的可能并不是奔着提升“智商”去的,那只是写字附带而来的馈赠,至于写字本身这件事他们乐不乐意去做,还说不准呢。至于写字为什么有助于思考,自己想,不想啰嗦。(因为有的人认为写字其实妨碍了他们智商的发展,比如很多巧舌如簧口若悬河的人)
好了,来响应下开头说到的:为什么写字有时候会让人恶心?
对写字没兴趣的人,这很容易理解,反正没兴趣的事情硬要去做,确实是挺让人憋屈的,恶心只是憋屈到了一定的程度罢了。对于文字爱好者,写字的恶心在于,有时候,到达一定的程度后,你发现你没有灵感了或者是很难寻找到灵感了。对于不以写字为生(兴趣使然偶尔写写,但是可有可无的影响不大)的人没什么,毕竟不写就可以了嘛,看看别人写的得了。对于以写字为生的人,失去灵感简直是灾难性。不管你怎么整,反正没有整出来东西的话,就没饭吃。至于前面提到的达到一个“度”后才会遇到瓶颈,这个“度”是随人而异的。有的人阅历多、看书多、积累多,这个“度”来得晚;有的人本身家里的米缸没啥米,又不会从邻居家借两斤,那这个“度”基本上就来得快了。至于笔者本人,基本上一个月也读不了两本书,所以,很多时候说到写字,几乎想死的心都有。但转念一想,以自己的水准,输出不了燕窝鲍鱼,输出两个肉夹馍煎饼或是白馒头来自嗨自乐一下,也还是可以的。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以上也算是自知。人总是需要有点自知能力的,这跟写字无关,其他很多方面都这样的。自知是正确处理自己和周遭世界的前提。这其中的自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二是感知或者说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前面一层要做到不难,毕竟脑子和手脚都是你自己的,你每天干了啥事,上了几次厕所那是你自己的事,你自然是很了解。后一层要做到,不是那么的容易。很多人并没有发挥主动性去有意识地关注,所以很多的狂妄自大和妄自菲薄都是这样子产生的。那么,这两层含义里边,那一层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呢?这个说不准的。有的人对自己的认知足够深,即便是在旁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坚持作出一些事情并取得成效;有的人对自己的把握不到位,但是在旁人的刺激下,却也是可能通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也是可以有一番作为。
扯远了,继续说回写字的灵感。文字这个东西是需要一定的沉淀和积累的,这不仅仅是阅读和思考上的沉淀,也包括生活阅历上的沉淀。生活阅历上的沉淀虽然不意味着百分百的亲自体验,但毕竟多少也是需要一点的。写字,刚开始的时候,会注重内容,之后,可能更注重形式,但是随着写作的往后发展,我们会更加注重内容以及更高级的形式,这就需要依赖灵感。所谓的独具匠心、巧夺天工,都是需要人脑迸出来的火花。这个迸的时间可能是很短的,但是就为了这一瞬间,这个用脑的人可能为此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具体可以参考下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开茶馆搜集素材的故事,也可想想李白晚上睡不着起来喝杯酒写下“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也不是偶可得的事。
有人会认为,写字是需要阅历和积累的,否则写不出好的东西。这话有道理,但是不意味着对。有经历和体验当然是非常好的,但不能就此定论没有体验过的就写得不好。蒲松龄写出了好东西,就真跟很多的鬼狐打过交道?文字这种东西,是以标记的形式来阐述故事和观点,门槛不高,一般水平上的把弄还是可以做到的。至于有深厚内功的,更是游刃有余,看看罗曼·罗兰给三位名人写的传记,他自己本人没有经历,不也写得脍炙人口?并不是所有的沧桑经历者都可以凝练成纪录自己沧桑的文字的,要不然很多的文字工作者基本都要没饭吃。反过来看,好的文字创造者,不见得就一定历经沧桑,遍历跌宕起伏。当然,有经历毕竟是好的,但是这其中需要付出的成本应该是不小的吧。
其实,对于文字的工作者,除了恶心,还有其他的事情让他们不舒服。比如,在今天,除了少量的著名人士,一般的文字工作者的文字很多是直接变现不了的。意味着他们的很多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凭着兴趣、为了工作或是期望能变现去完成的。文字这东西,它再随性,也是人写出的,它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的。要不然网络上的二流子随便一篇博客随便一篇散文就能拿奖了。青岛大虾一个能卖个30元,要是今日,一个人写的东西,一字能卖个三毛八,就已经发财了。这时,有人要发话了,你怎么满口铜臭味呢,那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啊,不求回报!好吧,不想说太多,大多数的文艺青年都这样,你跟他说谈物质,他跟你谈情怀,挺没劲的这样,拜托。情怀不是没用,那也得看是谁的情怀,也得看是什么时候谈的,大哥。
再然后,写字多了,难免的,多多少少会背上类似于矫情文艺这类标签,恕我直言,有时候,这玩意贬值得跟“无能”之类的词语差不多了。无名小辈,又没能如世俗眼里所期待的变现,偶尔舞文弄墨表情达意又没啥水准,没太大必要。但若实在憋不住还是要写两个字,那请继续吧,又不是太坏的事,对吧?
此外,只能说,部分写字多了的人,很容易沉溺于自我的世界,这其实是蛮危险的。写字本身所需要的敏感性和敏锐性不是每个人都有,也不容易获得,即便是大大咧咧的人,也需要一丝细微的心思才能写得好一点吧。怎么说呢,虽说写字本身需要一定的静下来,但是真正的沉下来不是沉溺,而是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味的沉下来不能自拔,其实也会让他们错过很多,包括经历,包括机会。
——都说写字的时候,断字要恰到好处(最好短句),看的人才会感到舒服。我看了看上面写的几个字,发现头晕目眩。本想改改,但想想,毕竟,已是下午时分,人困,懒得改了。看不舒服的,就不用再看了。毕竟,上面写的,只是啰嗦的废话而已。
2015年12月12日 于海淀 翠微百货楼下初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