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店让人想要逃离,有的书店让人心心念念相见恨晚。现在很少有人会选择在书店买书,但书店依然是一个城市中最不可替代组成部分。
- 书店应该放弃“卖书”的功能设计。书店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灵魂,提供的应该是更多阅读上的体验,比如阅读空间的舒适性、荐书。
- 在选书上应该更加考究。书的种类再多也多不过亚马逊、当当,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和鸡汤书甚至四大名著都不应该再出现在书店里,你会去书店看《西游记》和《论语》吗?中国每年出版那么多图书,好书真的不多。有的书卖得多,不代表就是好书。
- 书店是卖故事的地方。有的书店学旅游景区,弄什么慢寄,卖明信片甚至手机壳。虽然那些东西挺有设计感,有的质量确实不错,勉强称得上是文创产品,但总觉得一个书店不靠贩卖文化赚钱,而是靠卖一些工厂货盈利,总觉得有些别扭。
- 为什么书店要卖咖啡和饮料?真以为来看书的人都喜欢喝那些东西吗?一味模仿,反而让书店不伦不类。中国人至今都还没培养起喝咖啡的习惯,在中国街边喝到的99%的咖啡都不能算是咖啡。咖啡师不是你想当就能当。如果是为读者服务,为什么不能提供免费水?
- 书店做的是社交圈,应该拒绝掉一些人。知识没有贵贱,任何人都能近书店的时代应该过去了。过去流浪汉在通宵书店里睡觉,这被称为人文关怀,可是你真的愿意你在看书的时候,旁边有个流浪汉在睡觉吗?在那些流浪汉眼里,这里根本不是书店,只是个有空调,还可以免费过夜的地方。同理,还有那些把书店当自习室的学生,他们本可以去图书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人群应该有他们对应的书店,就像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儿童书店,那是个充满亲子读物和儿童绘本的游乐园。
- 书店要做内容。读者书评是内容,摘出书中的一些文字是内容,做嘉宾互动是内容。做内容的方式有很多,不能只靠UGC,自己要能生产。有了内容,就有了调性,有了受众,也就成了媒体。这个城市有太多民生政治经济的官媒,精神文化类的媒体寥寥无几。很多畅销书,并不是因为写的有多好,是因为有名人推,或者作者本人就有很多粉丝,有很强的宣传力。
- 书店如何盈利?赚钱的方式有很多,卖货是最简单直接的,没有粘性。书店先要考虑的如何能吸引更多人去,让人去了还想去,让喜欢阅读的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想想自己,如果不是开书店或是在书店上班,你会天天想去你现在的书店吗?在如何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这件事上,书店的经营者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
- 文化产业一定会在5-10年内全面复兴。书店会在这波复兴里重新被定义,这是时间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