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化妆”这个话题,我想是不少女生寝室的标配。我还记得四年前刚来到南京进行新生报道的时候,第一个留在脑子里的问号就是:怎么好多人都是化妆来学校的?并为此投下了羡慕的目光。然而四年过去了,我还是没能知道真正适合自己肤色的粉底颜色,也从来没分清过口红色号,在寝室生活的耳濡目染下也只是学会了一套简单的护肤-隔离-防晒-粉底-眉毛-口红十分钟化了妆却同没化妆的路线,精致妆容?神仙画法?哈哈哈当然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谈论女孩子到底要不要学会化妆这个带有群体性范围的问题之前,不妨就先从个人入手,以我为研究对象,去分析:1.我想要化妆的动因;2.为什么我想化妆了又不想化妆了?
PART 01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动机”,正因为你产生了某种需要,故而需要一种驱动力来促使你达成这种需要,而这种驱动力源自于内部。
一般而言,动机的分类有四种: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驱力),是为了满足你某些生理性的需要,可以简单理解为本能需要;
社会性动机(动机),即在社会环境中,你可能需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以获得沟通/交往的人际关系需要,或者是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以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的需要,等等。
二、原始动机和习得的动机
原始动机,简单来说,就是不经学习天生就具有的,类似于生理驱动;
习得的动机,顾名思义,属于后天习得,比如很小的时候不懂火会烫,当你去碰它时只有感受到很热、很疼了你的大脑中才会产生一种认识,会控制自己不去接近,因而便有了在这种动机下支配的行为。
三、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也就是说,当你产生某种意识采取行动去达成某件目标的时候,即有意识地去做某事叫做有意识的动机。而无意识的动机存在于自我意识还未发展的婴幼儿时期,也存在于其他任何阶段中,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的潜意识支配下的行动。
四、外在的动机和内在的动机
这种分类主要根据动机的来源,即前者是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后者则产生于个体的内心需要,但两者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因为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需求依旧要通过内部作用的转化去促使完成。
那么我想我拥有化妆这个需要,在我未接触认知化妆之前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当某一天,我走在路上或者坐在电视机前,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吸引我的人,我觉得ta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光鲜亮丽,然后我会跑到镜子前仔细地观察自己,不过这个时候的我依旧对化妆没有概念,但也许是颜色的刺激对人类的大脑兴奋度有着某种影响,合适的颜色搭配就如同一件艺术画作一样能够产生吸引力。所以,我想大多数小女孩为什么会喜欢粉色,而很多小男孩为什么会喜欢蓝色,都只能算是最简单的本能驱动,与认知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化妆这个需要的产生其实更多的是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它的起源想来能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暂且留在后面表述),尤其它所传递的是一种美的信号表达,是一种能够修饰自身不足、提升自身气质和魅力的方式。那么我的动机就很简单了,因为我想和那些化妆的人一样看起来非常漂亮,从而获得一种来自别人对自己容貌的认可,也就是说一种单纯的社会性动机——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获得他人的赞许,无关精致与否,无关舒服与否。
翻看了很多知乎高赞回答,不外乎化妆可以改变一个人,由内而外,变得自信,精致,变得更有异性缘,等等。甚至由于对女性化妆的讨论会上升到女权和男权的争战之中。不得不说,我真的很佩服有些女孩子可以每天画着精致的妆容,以最舒服的状态迎接每一天,去奋斗、去拼搏,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从容、优雅,又是那么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确实,我不反感女孩子化妆,毕竟我也是想要通过化妆来改变自己的众多女孩子中的一个,但我反感的是女孩子将几乎所有的目光只聚焦于哪些大牌化妆品实惠又好用、哪些口红色号非常nice、哪些妆容好看到爆、哪里又有大牌杀价……从而陷入了一种可以说是”女性消费“陷阱之中。更有甚者说女性不化妆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尊重,看到这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样带有明显人身攻击的看法只会让你怀疑人生。
PART 02
所以回归到我的第2个问题,为什么我想化妆又不想化妆了。简单来说就是,穷(经济能力不足)+懒(时间消耗大),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略有知识储备又不想向家人伸手要钱的普通平民学生党而言,护肤+化妆品系列,实在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要么自己探索,但烧脑又烧钱,不时还会踩个雷;要么跟着室友走,好用不一定实惠,买了还不一定适合,总之,逛淘宝、看知乎经验贴的时间基本会飞快消逝而让你毫无察觉,甚至还会让你不经意剁手,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太大。我大概是知道,尤其是要化妆出去玩的时候,并且尤其是集体出游,女生的一般平均化妆打扮时长2h起步,而且你永远不会知道时间是在哪个环节被消耗掉的。
我想,当你身边很多人都在告诉你一定要去化妆的时候,以及当你看到身边经过的人都拥有精致的妆容的时候,我想某一种心理会悄悄地占领上风——比较心理。你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的一种攀比意识(但是中性地含义哦~),其实这种心理既具有正向的激励效果,使人往往在比较之中为追求更卓越的自己而寻求改进以得到自我提升;同时它也会有反向的负面影响,使人在比较之中产生一种落差感,从而走向自我消沉、无所作为的一端,甚至会陷入更深的比较之中,产生一种自卑感,时时事事贬低自己,使自己的心理变得格外扭曲,无法承认他人的“优秀”。当然,在这种比较心理的影响下,会有不少人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比如我会嫌弃自己没有能力去买很多的、优秀的化妆品,这就是一种“消费主义陷阱”吧,是一种想要通过消费能力证明自己的一种优越感和虚荣感,其实平价好用的化妆品不占少数,只不过是那些几百几千块钱的大牌口红、香水、粉底……,就是让人觉得很香吧。
另外,就是会在比较之中会产生一种对自己容貌的不自信,必须要通过化妆来弥补。相信不少人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消息“——女生只要出门,哪怕是倒个垃圾,也要给自己上个美美的妆……其实这里面我相信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前天熬夜所导致的神容疲倦、脸色太差。不过好在从小到大没有人说过我长得丑也没多少人说我长的好看,但,我默默把自己归类为了丑。于是化妆捯饬自己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化妆后的我一定会很惹眼,然而,化妆后的感觉一点都不真实,就是相较于之前的我,我更无法接受化妆之后的我,虽然肤白唇红,但仿佛整个人裹在一层阴影之中,连行动都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所以我放弃了化妆的想法,竟然也让自己素颜朝天更自信了起来hahahh……无解……
总之,我只是不想看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化妆与否去评判任何一个女孩子,“女孩子一定要学会化妆”这个命题,就像”每个人一定要学会开车“一样,或许这是商家以此作为宣传来占领化妆品市场的一种营销模式,化妆和开车一样可以作为一种技能,是因为社会的一种需要,所以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刚需,但并非必需,因为资本需要运作、经济市场需要不停达成交易,当身边的人告诉你一定要学会化妆的时候,不妨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化妆,但它是为了在你原有自信的基础上让你变得更加自信,而不是假装撑起你的自信;它是为了让自己舒服、让别人也舒服的社交礼仪,是一种自我个性的表达,而不是争宠取荣的手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只要是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甘于永远躲在面具之下否认最真的自己,就好。
我也更不想因为化妆所引起的审美潮流通过社交媒体深深地影响着诸多未成年,将“以貌取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标准,成为“颜控”,随意指点别人的长相,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