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怎么样才能够让民众敬重和忠于上级,并且互相劝勉,尽心尽力呢?孔子回答说:能以端重的态度对待人民,民众就会敬重你;你孝顺慈爱,民众就会忠诚;提拔优秀的人,教育培养能力弱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劝勉激励了。
鲁哀公“问服”,请教如何让民众服从,问出了鲁哀公的弱;而季康子“问敬”,请教如何让民众敬服,也看出了季康子作为公卿的强。公卿强而国君弱,这正是孔子忧心忡忡的地方。
孟子说过,“君子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意思就是你要想赢得民众的忠诚顺服,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想怎么做,而不丰别人如何。
这中间的证据、措辞的差别,鲜明地表现出孔子和后世儒学弟子的差异。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来问孔子说:先生您怎么不参与国家的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说得好啊,孝顺父母,跟友爱兄弟,用这种风气影响那些执政者,这就是政治活动内容之一啊。何必非要执政,才算参与政治?
2.22 子曰:“人而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信誉,就不知道拿他怎么办才好。就像牛拉的大车、马拉的小车上,没有安放横木的机关,这车还怎么行走?
“周郑交质”,周天子跟诸侯国之间信任的缺乏,已经到了需要交换人质的地步,这就是孔子痛心礼崩乐坏最典型的例子。
君臣官府缺乏诚信,政令运转失灵,国家实力下降;或者君臣官府不讲诚信,久而久之,百姓就宁愿相信诽谤和谣言。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代之后的社会,能够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商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做的整改革新,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殷商的礼仪制度,所做的整改革新,也是知道的。如果以后有继承周代而兴起的,虽然过了一百世代,也是可以据此而推断出来的。
孔子的看历史,主要是用自己提炼出来的“礼”来观察,看这条脉络在三代里的变化。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该自己去祭祀的鬼,却非要去祭祀,这就叫谄媚;看见合理该做的事情,却不敢去做,这就叫怯懦。
感想:这两天听李筠老师的《西方史纲50讲》,老师教我们如何修炼一套大历史观,里面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关于历史,是无尽的宝藏,我们是向它求教的。我们该如何在历史中找寻逼近真实的事实,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做侦探,以不同的材料搭建基本框架,逐步细化。查找过程可以是盲人摸象,一步步地从摸到身体、头部、脚等进行下去。
第二步是做裁判。站在公正的角度做裁判,第三步,做设计师。抱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去复建一座大厦。最后一步,做一个领航者。用我们的见识去带领人们认识一个复原的新世界,也可以带领去推动一个新世界的形成。
百年之后的历史不仅可以预测,而且还可以用我们的见识去参与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