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别的选择(樊小纯讲座)

没有别的选择(樊小纯讲座)

作者: 外太空的橘子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23:00 被阅读0次
    她在签名时。

    有个周六下午,阴冷天,急冲冲赶到淮海中路muJi旗舰店,在商场兜转到三楼OpenMuji参加樊小纯“没有别的选择”的讲座。讲座是提前预约报名的,30个座位。她的新书《不必交谈的时刻》也是其中的内容。听的过程中并未知道主题,后来想起是忽略了。

    签完到找边缘的位置坐下,发现樊小纯就在身边,是网上看到的样子。红唇、白皮肤以及短发,还有一身黑色系的正式偏优雅服饰。正在与主持的友人交谈,偶尔笑笑、偶尔话语里夹杂英文。

    她的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彼时的我对她并不十分了解,在微博上看到别人推荐她的新书,随后点关注。她平时的言语冷静、平和,且不掺杂过多的杂质,她聊生活与文学的关系,聊她硕士主修的纪录片,唯独不提及所谓的热点,社会的也好、政治的也好,虽然近几年大量读非虚构作品,却不愿轻易迎合热闹,她好像陷入了另一种沉思。

    最糟糕的年纪

    他们聊选择。作为复旦高材生的樊小纯,曾是校园十佳歌手,22岁出版第一本书《纯》,毕业后在上海电视台拍人文纪录片。青春时候选择那样多,像繁茂的枝枝叶叶,兴趣、涉及、尝试,发现也能做得好。但本科学的新闻不是特意的选择,像是命运一般机会来了就抓住了,并不是刻意的行为。可又为何逐渐走上了现在这条路?“假如你走在正确的路上,走着走着就会发现没有别的路了”,她的朋友这样说。

    也许在很多个时刻,并不是人们选择命运向前,而是在绝境过后走到属于自己的选择,便裹挟着命运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有多厌倦就有多敏感,是绝境帮助自己剔除了那些并不真正想要的东西。有一个半夜,走在纽约的路上,突然遇到一阵风,觉得遇到了最好的那阵风,是最好的时刻。

    20几岁是最糟糕的年纪,一无所有。很多选择却不知要的是什么。那些选择看似可以被安排但好像又是无法安排的。30岁左右开始感到快乐,不再轻易热爱,追求恒温和更持久的事物。“现在换你们来经历那个一无所有的年纪了”,她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侧脸特别像周冬雨笑着的样子。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她说觉得这句话不是鸡汤。德文里“听”和“归属”的发音很相似,一个人要做的应该来自内心深处。她最近开始接触德语因为打算去德国学习哲学。在陌生的语言中多一点新发现,觉得欣喜。被问到是怎么能够做那么多,她说自己不浪费时间,每天的时间都有所安排。又提到30岁之间的区别是意志力而非智商,佩服那种每天都做同一件事的人。更向往笃定的、不可言说的快乐;依然紧张,更多是学习上的,就这样在学习的愉悦和痛苦中晃荡。虽然每个清晨醒来时感到痛苦、流泪,可生活还是会向前。焦虑不会消失,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新书《不必交谈的时刻》,是自己多了一些厌倦之后写的书,简短的文字、零散的思想,她说能用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免去冗余的叙述。

    阅读和时间的关系

    20岁开始大量阅读,那时候什么都看,24、25岁以后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阅读方向。“每半年,我的阅读经验里又会增加很多新的东西。谈成长是非常抽象的,但是从阅读看一个人的成长,倒是相对具体也是相对扎实的”。在一次微课堂分享上她聊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回答读者提问时,她说在书里找书看是个很好的方法。被问到怎么系统地看历史,她说自己看大部头的书,虽然难啃但体系较稳固。她在书里劝导说应该看些要往上够一够的书,看得懂的大多是闲书。近几年,她的习惯更偏向阅读非虚构作品,这与本身拍片、写作、学习计划相关。

    新书里关于阅读那里写到:如果不常阅读,也不是一个手艺人,那么荒芜就会上脸。因为这些人对于对处于今天和昨天之间的自己没有概念。也是这句让自己更加警惕。

    新书的签名,我说名字不那么重要,写一句话吧。

    她思考一会,终于写下:在学习中愉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别的选择(樊小纯讲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td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