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07

2018-11-07

作者: 踏遍青山绿水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16:36 被阅读0次

    风景这边独好(徽州游)


                              2018年11月6日

    棠樾牌坊群 严子陵钓台 富春江山水 千岛湖风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富春江山水之美,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赞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更使其扬名海内外,令人心驰神往。早就有一游为快的想法。好友于德胜精心策划了这次出游的线路图,深秋时节,我们一行十人在凯凯的带领下,于十月二十五日自潍坊乘G244次高铁,开始了这次向往已久的旅程。

            现如今乘高铁出行,即舒服又快捷,只七个多小时即抵达三千里之外的黄山北站。

    黎阳老街石牌坊 穿老街而过的水渠 大戏楼 文峰桥 塔状建筑是黎阳老街的教堂

               屯溪黎阳老街

            走出黄山北站,地接社的旅行车接上我们直奔屯溪的黎阳老街。黎阳老街位于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交汇之处,与屯溪老街隔河相望,有一座古老的大石桥“镇海桥”与之连接,率水上那座造型奇特的文峰桥就是它的标志。

          下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街口的石牌坊,上刻有“黎阳”两个大字。 据说2010年以后这里经过了一场大规模拆迁和改造,如今这里成了屯溪城区的一个集文化古迹、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在当地有“唐宋黎阳,明清屯溪”之说。早在东汉时期,黎阳就设立了县制,历史要比屯溪早得多。也许是历史太久远,现在保留下来的真正的古建筑并不多,通过最近的改造,老街区已荡然无存,据说这在当地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其实现代化的建筑与饱经历史风霜的老建筑同处,也算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意了。 这些留下来的老宅如今砖瓦依旧,痕迹斑驳,都是徽州历史的见证,历史上徽州群英荟萃,人才辈出,为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沿着顺街而下的水渠漫步于黎阳老街,黎阳的街巷和广场上商铺林立,随处可见茶吧、咖啡屋、甜点屋,它们或在墙角,或在小河畔,或在老房子里,老藤编织的靠椅和方桌长椅使得疲劳的旅人眼前一亮。游人熙熙攘攘,接肩擦踵。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上没有当地导游的讲解,没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品味黎阳老街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i.    用过晚饭,夜宿屯溪。

    徽州古城 许国石坊 徽州府衙牌坊和樵楼 徽州府衙大堂 徽州府衙后堂——崇学堂 徽州府衙后花园 徽州老街

                  徽州古城

             次日早餐后,即乘车前往徽州古城,在车上当地导游介绍了徽州的前世今生。徽州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徽商。听导游讲:  古徽州府衙设在歙县,古徽州包括一府六县,徽州府和黟县、休宁、婺源、歙县、绩溪、祁门六个县。朝代更替、世事变迁,这几个县的隶属和范围不断调整变化,到如今古徽州的概念已仅存在于历史中,婺源在江西和安徽之间辗转反复后终于远嫁江西,绩溪划归宣城市,支离破碎的古徽州为了突出黄山这一特色改名为“黄山市”,古老的徽州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车行半个多小时即到徽州古城。跟着导游穿过古城瓮城,老城门有别于其他古城的拱劵形门洞,而是呈上窄下宽的方形城门。导游指着城门洞的不同建材说:体量较小的砂岩石是唐宋时期的,青砖是明清时期的,形大且整齐的砂岩石是现在整修而新垒砌的。一座城门不同时期的建材见证了徽州古城的苍桑岁月。

              跟着导游穿过城门,来到“徽州府衙”。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穿过谯楼,跨过仪门,便一眼看见那高大宏敞、庄严肃穆的大堂,大堂上高悬“明镜高悬”的横匾,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在大堂和仪门之间的甬道上,有一座造型古朴的四角石亭映入眼帘,这就是戒石碑亭,戒石碑正面镌刻着北宋名臣司马光手书“公生明”3个大字,背面镌刻着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16个字。大堂前 左、右厢房是官员办公的地方。按照左文右武的古制,左边是工房、礼房、吏房,右边是刑房、户房、兵房 。左右廊房前各有一座“息民亭”,供来府衙办事的百姓休息。 大堂又称公廉堂,是知府发布政令、举行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庄严肃穆,台阶两边的石狮诠释着威严。穿过大堂就来到后堂,后堂是接待贵宾、议事的地方。再往里走,就是家眷住的地方。左侧后花园清澈的池水映衬着亭台楼阁,悠闲的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嬉戏,看白云蓝天,听清风浅唱。置身其中,惬意无比。在里面转来转去,与同伴们走散了。正赶上大堂里演出"知府断案”,人太多,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我与志刚只好在“息民亭”休息,静等伙伴们看完演出才走出“徽州府衙”。

              走出“徽州府衙”,来到古城闹市区,“许国石坊”耸立街心。在这么多牌坊中,大多数都是常见的“一字型”的两柱或四柱牌坊,但这座许国石坊却是很独特的“口字型”八柱牌坊。石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牌坊围合而成,平面呈长方形,在全国独一无二。仔细看,石坊的每一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都布满了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中,有成双结对的彩凤珍禽、千姿百态的游龙走兽、神态各异的大小狮子。

            听导游讲:许国,字维桢,歙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许氏衣锦还乡,即立此坊,故石坊四面上镌有“恩荣”、“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题刻,均出自董其昌手书。在歙县这个遍布牌坊的地方,最吸引人的牌坊就要属棠樾牌坊群和这座许国石坊了。棠樾牌坊因为“聚族而居”成为我国最知名的牌坊群,而“孤坊独居”的许国石坊则以其独一无二的造型,成为歙县乃至古徽州“地标性”建筑之一。

            随后又游览了“斗山街”,看了京剧的前身“徽剧”的发展史。 粉墙黛瓦的徽州古城,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展现了徽州古典建筑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鲍家祠堂 棠越牌坊群 鲍家花园合影 群峰竞秀 姿态万千

                 棠樾牌坊群

            用过午餐,即随导游来到棠樾牌坊群。世所罕见的歙县 棠樾牌坊群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景区的讲解员解释道:"棠"指棠梨树,"樾"为两树交荫之下,"棠樾"意为棠荫之处。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来已经绵延了八百余年。该村的大姓鲍氏,他们的本源来自山东,传说是鲍叔牙的后裔。

        棠樾牌坊 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清懿堂是鲍氏家族为了颂扬鲍氏历代烈女贞妇而建的,故称女祠,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

          棠樾村口祠堂边上就是著名的牌坊群了。在各地,牌坊并不少见,但像棠樾这样七座牌坊连贯而立的牌坊群,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使棠樾牌坊群成为中国牌坊建筑的标志。这七座牌坊建于明朝的3座,清朝的4座。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七座牌坊庄重威严,沿村东头的大道呈半弧形依次排列。每一座牌坊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宣扬了中国传统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风范。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看着这鱼贯而立的一座座牌坊,不得不感叹明清建筑艺术的精湛。

            随后来到与牌坊群相邻的鲍家花园。这是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汇集徽派盆景艺术之精华,是一个品位较高的盆景观赏基地。园内盆景品类俱全,形式多样。大型山水组合,意趣横生,素雅闲适。树桩盆景神态万千,妖姿秀丽。山石盆景苍劲拙朴,气势磅礴。置身园中,水光潋滟,花木成趣,大开眼界。

          走出鲍家花园,即打道回府,返回屯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tw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