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容易认不清自己。
18年11月份,那时候我刚刚辞职,觉得在深圳发展压力太大了 ,不想在深圳发展了,想回老家江苏或其附近发展。
和一位朋友在吃饭,他告诉我,在你做决定的时候,你一定要分清真正促使你离职的动机是什么,到底是工作,还是城市。
然后他问了我几个问题,如果你在杭州做着原来的工作,你会离职吗?如果你在杭州做着一份你很喜欢的工作,你会离职吗?
我没有立刻给他答案,因为我确实被问住了。
他说,我可以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看看促使自己离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
上文中的那位朋友,原本是16年和我一起入职普联的程序员,在17年中的时候,他离职了。
他离职的理由是,每天坐在工作前没有动力,对程序不感冒,而且工作内容很枯燥,没有挑战。
离职后,他又进了一家创业公司,同样是写代码,后来干了三个月再次离职了,即使是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创业公司,亦不能使他安心做一个程序员。
再后来,他回到了他家里的公司,开始做一个金融从业者。虽然我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但是能够感受到他每天都充满了动力,雷厉风行。
那次聚会时,我问他对未来的规划,他也很明确了告诉了我。那时候我在想,当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并能够稳步实施的时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3.
一个月后,我所幻想的幸福的事情,就发生了在了我的身上。
18年12月份,我休息了一个月,彻底地放空了自己,忘记程序员的身份。
19年1月份,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终于,我找着了答案,喜极而泣。
我想成为一名设计师,这似乎听起来很荒唐,这与我前24年的人生似乎毫无半点联系。但是我就有一种灵魂共鸣的感觉,似乎我就是为这个职业而生的。
1月份我做了大量的功课,包括行业调研,拜访大神,参加线下设计师获得,阅读设计类书籍,看艺术类展览,听美学讲座,学习设计类课程等等,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虽然这条转型之路很艰辛,但是此时的我无比地快乐,在追梦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4.
不久前听过谢熊猫君的一个演讲,最后他想告诉我们,我们要通过剖析自我,从而找到内心优先级最高的欲望,并且要不及代价去满足它,这样也许不能带来财富地位,却能带给你内心的安宁。
最近也参加了圈外商学院的“发现你的优势”系列课程,我也从中找到了理论依据。职业发展领域有一个冰山理论,冰山下的东西,包括性格、价值观、动机,几乎决定了你70%的人格特质。
就拿动机层面来说,分为成就导向型,权力导向型,归属导向型,清楚自己的动机类型,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做出人生决策。我和上文提到的朋友,应该都属于成就导向型,我们都不在乎金钱地位,只有真正能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事情,我们才乐意去做。
所以,人生在世,就是要去找到自己的底层动机,这样才能算真正活明白了。而且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使命。
5.
我有一个大学好友,最近由于项目上线加班比较多,于是问我,“为什么我要努力工作呢,划水多好”。
我按照冰山理论,给了他建议。工作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为了爱好?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升职?
他告诉我是为了升职加薪,那我其实觉得他花在时间在加班上很正常,因为这是他能够升职的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
他后来又跟我说,“可我也想学习更多知识”。这其实就出现了多个欲望的误区,每个人必须要分辨出哪一个是自己优先级最高的欲望,才能够到达开悟的境界,否则永远是一片混沌。
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直到看到事物的真相。这条路很艰难,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必须去做,这是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底层需求,就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和谐,即使当前身处现在的环境不是你想要的,你也会自发地行动去改变它,并打破混沌,冲出迷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