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都长而少丰收,山不高水不多亦无青秀。但邙岭却是绵长的,上百里。但黄河却是悠久的,上千年。
小时候,村里有条小溪水,一尺多宽,缓缓地流过村里的南沟,流进黄河!后来那小溪水越来越小,我记忆清晰的时候,小溪就消失了。我站在奔腾的黄河边,就想:黄河还真不在乎这么一点小溪流!
友人说我是有情怀的人,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我心里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有情怀的!如黄河边的杨柳,每棵都会在风种摆动!
我少年时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没有书读,于是,看到有字的东西就看。中学后有书读了,记得初中一年级学校图书角给每个同学分一本看,我分到的是《乱世少年》,那书很厚,其实并不好看。初中二年级时,同桌的父亲是学校教导主任还兼职管理图书,同桌就偷了一套线装的《红楼梦》和线装的《毛泽东选集》给我。窃书不算偷也!到目前为止,这两套书还是我曾拥有过的书中最好的。但我却没怎么读,大概翻了一下,因为读不懂,因为感觉那书上的事离我太远了。于是,我就开始读了很多当代作家写的书,总觉得当下的故事才想看!我没读过经典,也自信读过很多同龄同学没读过的作品,《十月》、《收获》、《人民文学》、《诗刊》、《文学评论》,王蒙、刘再复、刘谌秋、贾平凹、陈忠实、马建!还有海子,第一次读海子的《麦地》,我也还是个在麦地的少年,在麦地里夜看星空的时候就想,海子也一定是和我一样在麦地里的少年。后来知道这家伙比我厉害太多,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知道这货比我差的太多,他因为失恋自杀了!我想我要认识他,就教他如何去泡妞,真喜欢的泡,最重要让他学会如何失恋而不自杀!真要如此,海子也许还能写出更多的诗!虽然不一定都写的好!
说起了情怀,说起了文学和小说。我就想起自己总结的一个现象,就是长篇的有情怀的作品多是作家的经历,还有大多有情怀的大作品的作者多在农村或者苦难的地方长大,还有一条,这作者还都有条件是自己有了写作的能力。
比如,民国的名家大师好像吹嘘的很多。但你会发现,民国名家很多能看到民族苦难的现象,却少有写民族苦难的大作品。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民国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当时中国有钱或者官宦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这最底层的苦难没有切身的感受。鲁迅先生没写过长篇,我想也有这个原因在。民国作家也有写底层苦难的长篇,但这作者也多是在苦难中成长的!
当代作家中,城市里长大作家世家的名作家不少!但走到最塔尖的顶级作家几乎都是农村长大,后来上了不同形式大学,有了写作的能力的!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陈忠实、还有比如写《装台》的陈彦!家乡出去的有个作家柯岗,他幼年就被父亲送去上海复旦读书,然后去延安。所以,柯岗其实生长的经历和家乡就没大关系,他的作品里也就从没有家乡的影子,他的作品多是他在军中的故事。
这些说明一个问题,经历和情怀这事是学习不来的。就如你没下过黄河就不知道黄河的凶狠和混浊,你没上过深冬的太行山,就不知道太行山积雪的厚和冷!
于是,我就想起一个问题!家乡是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故事很多的地方,但家乡很多吃官饭,有闲的文人却没有人写出些有关家乡的好作品。我想是一样的原因~这些能进体制的人大多没有家乡最底层生活的经历!当然,这也许只是原因之一!
说了半天,什么是情怀呢?我还真说不清楚!但我是喜欢看字胡乱断文的人,情是感情!怀是心,情怀就是心中有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