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土老帽了一回!
最近看到绘本一词觉得挺新鲜的,感觉特别高大上,有点儿古籍善本的味道。
“不耻下问“用在我身上其实也非常不合适,这也是通过自行恶补后才明白的。除非上下指老嫩。
反正大家也明白啥意思,去问了八零后小朋友,才知道现在早就没有“小人书”一说了,叫“儿童绘本”。
我估计很多老同志,假如木有孙子辈儿的,都不太知道绘本——这句话就是为了拉个心理平衡,俗称给自己找个台阶。
小朋友继续给我普及:
现在的“绘本”都是开本很大,色彩丰富,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那种。跟您小时候看的小人书还不是一回事儿。小人书感觉还是更像配图的书,字数并不少,没有初小文化水平读不下去的。
那他说的这种绘本,我家真的一本都没有。但是肯定见过,至少在书店见过,但是不知道他们何时改名叫了绘本。
而我小时候的那种小人书确实在一些旧货铺子里见过,早已成旧货古董。
这倒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家里也是有过不少小人书的,假如豁出老命翻箱倒柜,应该还能从某个不知道的地方找到几本最心爱的。
那些黑白的、画工精致的小人书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从读故事到看绘画,爱不释手。
还有一种小人书,并不是画的,而是使用的电影剧照。当然内容就是同名电影了。比如《地道战》、《智取华山》之类。
小人书是口语化的叫法,官方应该叫连环画儿。
初中时有段时间一时兴起,突然对画画感兴趣,也许是受到当时那个美术老师的影响,他是男生,操天津口音,课讲得比较有趣。
我翻出小人书,临摹书中的人物,从《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到《闪闪的红星》里的潘东子。用铅笔画的,涂涂改改,画得手、胳膊肘、脑门都黑了。画得特丑,李铁梅变成了女钟馗,那也肯定没舍得扔。
说到扔,最近的一次我是大刀阔斧地,把维持生计的若干摞教材,还有学生时代花“重金”买的大部头的英汉词典等,整整堆了半屋子,装了两麻袋,让小区收废品的大爷无偿扛走了。
仅仅留下一套李老师的书和字典纸制、一次都没翻过的《圣经》。噢,还有手写教案以及好几厚本日记。
小时候家里就有整套的《十万个为什么》。那时候,因为父亲的问题,被组织上轰着搬家,房子越来越小,只能处理书籍。
当那套心爱的《十万个为什么》被乱七八糟地扔在露天废品堆里时,被二哥发现了。他一本一本挑了出来,给抱了回来。
我讲到《十万个为什么》失而复得的段子时,八零后小朋友不解了,他说他都不知道此书在W/G前就有。我不失时机地立马告诉他:1959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总算挽回了一点面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