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鸿
1.潘建伟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为首的科研团队
介绍词:
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引发世界关注,也奠定了我国在全球量子通信竞争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一伟大进展的背后,离不开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为首的科研团队的努力。
量子卫星升天,再次让合肥走在了科技创新的前沿。
颁奖词:墨子飞天,中国领跑,合肥科技创新添动力!
2、 汪黄东
中建八局安徽分公司总经理
介绍词:
今年,全国首个BIM+VR“三合一”工程模拟体验馆在合肥中国人保财险华东中心项目中落成,这是国内首次在建筑工地上使用该技术,引发建筑界关注。
如同看电影一般,只需戴上VR眼镜,施工材料一目了然,既绿色又节约,建筑质量也有保证,汪黄东功不可没。
颁奖词:中国城建VR虚拟技术第一人,他当之无愧!
3.虞海锋
合肥虹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
介绍词:
还记得电影《007》中邦德的虹膜识别吗?如今,这种比指纹识别更高级的人体识别技术正在合肥落地生花。虞海锋与他的合伙人将科幻变成了现实,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个虹膜比对云平台,并在国内首次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驾考、电梯、道闸等领域。
如今,他们还计划打造全国首个儿童虹膜识别库,助力公安部门建设第三方寻子系统,为儿童建立终身安全符。
颁奖词:虹膜识别塑就火眼金睛,他让科幻变成现实!
4、38所团队:
介绍词:
在“神十一”的回家之路上,来自合肥38所的"智造"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保驾护航,点亮飞船回家的路。
由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制的"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作为主用通讯设备,全程直播两位航天员回家之路,也让亿万中国观众清晰地观看到了飞船抵达地球的情况。
颁奖词:自主研发,照亮神十一的回家路
5、 周晶
中国电科43所轴角转换器专家
介绍词:
身为中国电科43所轴角转换器专家,周晶研制出了应用于空间站、神舟飞船、天宫系列等领域的20多项国家重点型号、重点项目配套产品,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也为下一代武器系统向“微、小、轻、薄”特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颁奖词:古有木兰从军,今有周晶助力中国国防,谁说女子不如男?
6、杨桂生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介绍词:
他是新中国第一个工程塑料博士,如今又肩负起了产业报国的使命。
他带领杰事杰团队将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器制造以及建筑、国防等领域,为中国制造节约成本、节能减排100多亿元,目前杰事杰已成为国内工程塑料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颁奖词:他用科学家的严谨探索新技术,他用企业家的责任为中国制造减负。
7、陈峰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
介绍词:10年前,他从英特尔公司辞职回国创业,在家乡合肥创办了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如今,龙迅已成为一家国内颇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混合接口、音视频领域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为高清互通互联、高清多媒体显示及处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颁奖词:海归回乡创业,满腔热血,陈峰的芯片王国指日可待!
8、李军配
安徽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介绍词:
身为科大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双料博士,他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已多达3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其中聚氨酯材料方向的研究还属国内首创。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合肥考察时,还曾与他在科大图书馆亲切交谈,勉励他坚持创新,坚持创业。
颁奖词:他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博士,合肥创新力的代言人!
9、刘青松团队
抗肿瘤药物学研究团队
介绍词:
身为哈佛七剑客之一,今年38岁的刘青松博士已入选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并加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组建抗肿瘤药物学研究团队。他们的肿瘤药物学研究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他的带动下,诸多顶级名校科研人员来到合肥落户,短短3年就组建了40多人的综合性科技团队。
颁奖词:他是抗肿瘤药物学的带头人,更是合肥医药创新的引智人!
10、陈锋
安徽中科龙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介绍词:
计算机处理器事关国家和公共安全。陈锋提高了合肥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到创新的转型。
今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基于龙芯的国产大数据一体机,处理速度国内领先,并借助系列产品的推出,推动国产龙芯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