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态度决定你能有多远
【每日列清单,带着问题意识做每一件事】
前几天,有个群友和我抱怨,他刚开始进入公司,手头上有两个项目,工作时领导打电话让他回去,说公司要他的毕业证,很急,然后他中午就回去了,这时候支援项目的领导意思是让他在这里吃完中午饭,下午接着干,他由于公司着急要他的证件,就没有留下来(别人找不到)就说他是偷懒不想干活,后来写报告给公司说他是最差员工,平时还老挤兑我。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
当我听完他的故事,不免想到了曾经的自己。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便心里有想法也不会表达出来,事后还替自己辩解。其实老板和员工,主动权只会在一个人手中,也只能在一个人手中,否则就乱套了。但也不是说没有主动权的那一方永远只能听从于人,而是在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上的同时也得有自己的立场和是非判断力。毕竟,每个独立的个体所处的位置不同,角度自然而然就截然不同。
后来在我和老板经过多次的磨合之后,我了解到老板交代的事宜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即便当下的那个状态给你的感觉是紧急事件,但是很有可能是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老板说的就是紧急的,是当下时刻很重要的。
工作一天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多!真正投入到工作的时间比你想象的还要少。
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健忘,随着每天工作量的增加,我每天到公司之后会写下今天要做的事,做完打一个勾,尤其是记忆这种工作,我觉得很有必要把它固定模式化,减少耗能。
职场中那些事儿
做久了之后,在脑子里会对事情的轻重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也能减少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的现象。工作事宜积累多了,捋顺了,心中对事情也就有了把控力,知道哪些事是哪些场合是需要立刻解决的,哪些是可以缓缓的。
回到毕业证那件事,如果作出决定之前可以事先问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就不会造成主次颠倒。很显然,项目远远比拿毕业证重要多了。想清楚为什么做某一件事比做这件事本身更重要。因为只有明白它的目的,才能建立起一个轻重缓急的坐标轴,找到自己的方法论
完成比完美重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样也很重要。
【不拖延,拒绝完美主义】
李翔商业内参有一期的标题是《追求完美重要,还是按时完成重要?》,其中提到了罗永浩的反思,他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过分追求细节的完美,导致产品上市比竞争对手晚了半年。
在我第一次接手公司的一个新项目时,当时非常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不能够给客户呈现最完美的效果,生怕客户不满意。结果一拖再拖,到了deadline,做出来之后发现有些地方自己也能看到明显的瑕疵在里面,留给修改的时间就很少了。
好在最后一天时间做好了。但是这件事情给了我自己一些反思和领悟。生活中我也是间歇性拖延,在拖延和打鸡血中徘徊。我深深感受到了拖延带给我的负面情绪,比如,陷入内疚和后悔,如果早一个星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持续性拖延,间歇性拖延会打压自己的内在动力和自信心,如果反复拖延,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了,精力和精神的双重涣散。
职场中那些事儿
拖延还会给自己的不作为找到合理化的借口,自欺欺人。我以前是特别喜欢考前一周刷题看书,有一次考六级差几分,有两个声音在做斗争,其中一个就是如果我早点复习应该就会考过了。但是这也只是给自己台阶下,让自己心里好过点。因为没有提前复习,因为拖延,所以才没有考过。
其实在我考试那阵子还要准备毕业答辩,还要加班。加班的时候思绪有时候会飘到论文,我抓耳挠腮,有时气急之下就不看书了。
原来想做的事太多,专注力不够,不够喜欢才是拖延的根本原因。
后来,我通过跑步写字的方式培养了这样的专注力。在我准备看书时,我会关闭手机网络,戴上耳机。做完这一件事放空以后再接着其他的事情。它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喜悦,有的时候在做完一个多小时笔记,咨询后我会觉得有点累,但心里却是快乐的。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良好的工作结果,你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不但能获得周围人的肯定,而且会让你从内心感到满足并产生自信。
如何快速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向同行的专业人士请教】
工作能力会涉及到三个维度,学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力的提高除了自身的积累之外还需要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
有些知识是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查找到的,可有些经过二次加工的知识经验只有向同行业的人士请教才能快速提高你的认知思维,成长的加速度也才能提高。
模仿就是成长的第一步,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就像之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你和牛人差的不是钱,而是思维。
之前有个朋友,以前是很少看书的,但是最近我发现她朋友圈经常打卡读书笔记之类的,还有自己的生活感悟。好奇之下,我就和她聊了聊,才知道她报了一个读书打卡群,每天翻看他们的打卡记录,勾起了自己读书的欲望,不知不觉中固化思维也被潜移默化了。或许这就是孟母三迁背后无形的影响力。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你迷茫的原因在于想得太多,做得少。
大学的一个学长前几天找我聊天,说最近工作到了瓶颈期,压力很大,心情很浮躁。谁知道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觉得需要跳出这个舒适圈,把自己扔到挑战区。很多时候,自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个领域的百分之七八十,其实很有可能也才学到了皮毛而已。继续学习知道的东西无异于原地踏步,并不能带来实质性改变。
沈帅波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击中客户痛点,不断复盘反思】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同样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不同的人却会有不同的差异。除了觉察力
带着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就是复盘。
我们把经历转化为经验的称之为复盘,以便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快速调用经验解决一些问题。
我认识一个好朋友,其实在群里打卡只要交上作业就可以了。可是她每天晚上除了交作业之外还会把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想到的点子写在作业背面。其他小伙伴看了之后纷纷点赞。
高效沟通是你职场必备的加速器
【多观察,多倾听,化被动为主动】
《都挺好》这部剧中,蒙总公司正要上市时,他的老婆蒙太要和他离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明玉抓住了她娘家人在蒙总公司上班偷开增值税发票的小辫子。蒙总和明总商量好在她面前演一出戏,让她心生愧疚,化被动为主动。
所以,最终,蒙太主动提出不和蒙总离婚。
在职场中难免会被问到工资的事情。其实一般主动问你工资的人大多数是想寻求心理平衡。但是往往适得其反。
有些问题无论回答是与否,都会让彼此不开心与其都不舒服,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别人,让他自己去权衡利弊。
顺着她的心理去回答,不但可以融洽你们的关系,还能让别人有所体悟。
你平时也问别人工资多少吗?工资比你多的也有,比你少的也有。多了你心里不舒服,少了顶多会有点优越感,但是也影响不了别人的生活。
【三明治法则】
三明治法则是指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基本方式,先对员工工作进行肯定,然后指出问题,最后提出改进方案、给出光明前途。
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上来就说意见,别人会条件反射地攻击你,因为这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其实很多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他觉得你不理解他,你觉得他也不理解你。
如果在对方没有表明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之下,就需要去找到他的背后原因,理解之后给出肯定,最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之前公司就产品推广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做零售不行,会拉低档次,也有人觉得可以零售经销商一起做。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为了产品更好地推广。所以不存在绝对的谁对谁错,求同存异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