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因为他们自省意识强,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变现状。
事实上,人人都挂在嘴边的“接受自己的平庸”,
重点的是前四个字:接受自己。
年轻人正在自认平庸中“认怂”
最新版心灵鸡汤会告诉你:可以,且有必要。
那些年“不甘平庸”的信条和拼命到凌晨四点的传统奋斗经已经慢慢退场,
如今评选互联网至理名言,它一定会名列前茅。 “
人生就是三个阶段:
接受父母的平庸,
接受自己的平庸,
接受孩子的平庸”。
仔细一想还真是,没有一个人生阶段逃得过。
没接受的,还在网上发帖挣扎。
被成功学的鸡血刺激了十几年后,这届年轻人终于支棱不起来了。
今年李雪琴的突然走红,其实就非常能说明人们如今有多么渴求一个“与平庸和平相处”的公众形象。
当然了,大家都明白李雪琴的学历、才能以及知名度压根就和平庸二字挨不上边,
但架不住她在脱口秀表演中完美塑造了一个唉声叹气、佛系躺平的普通女孩;
采访中,她也曾多次剖析自己在名校经历过的痛苦迷茫,
最终用插科打诨、半推半就的方式,给出了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答案:
向生活示弱,与自己的缺陷和解。
当年卖猪肉的“北大屠夫”陆步轩,面对的可是完全不同的舆论评价。
尽管他最初面临的是没有分配到合适单位的处境,卖猪肉本质上也是在做生意,
但这个决定得到的是社会的痛心疾首:堂堂天之骄子怎么能从事如此平庸的事业。
就在前几天,陆步轩在一个新生入学演讲上提到了自己的往事,
和如今“研究生纷纷去送外卖、开直播、当房产经纪”,科研学术让位于世俗名利的现状。
他甚至反思道,“是不是我带了一个坏头”。
但这次发言过后,网友的反应却普遍是一种谅解:
“研究生就一定要出人头地吗?做什么工作不过都是为了生活。”
与其说这谅解的是送外卖的研究生,不如说谅解的是自己。
就像这段时间,甭管你是在北京CBD做金融工作的都市丽人,
还是在基层机关勤勤恳恳的小公务员,一天都是从“早安,打工人”的问候中开启的。
在互联网上掌握着话语权的年轻人,用自嘲的方式抢过了“打工”二字的解读权。
或许是因为发现脑力劳动所谓的优越性渐渐不复存在,工作的重复性、机械性,
让研究生学历也难以让自己在同辈中显得有多出色。
很显然,整个朋友圈越来越呼唤“和自己的平庸和解”,是一种必然。
就像之前丧文化、佛系青年这些概念的流行,
当问题出现,年轻人是用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告诉大家的:
只要我先承认了自己平庸,就没有人能再有资格指摘我的平庸。
事到如今,什么虚头巴脑的帽子都不需要了,还是直接承认“我就是不行”好使。
网友评论